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卡夫卡与《聊斋志异》(2)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中华读书报 曾艳兵 参加讨论
布贝尔在《中国鬼怪和爱情故事·译者前言》中简介了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并将《聊斋志异》的部分内容翻译了出来:“少羸多病,长命不犹。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看来,蒲松龄的身世和遭遇与卡夫卡有许多相似之处,譬如“少羸多病”,“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等等。卡夫卡一生疾病缠身,在他父亲的健康体魄面前,更是觉得自惭形秽,“我又瘦,又弱、又细,你又壮、又高、又宽。”至于笔耕不辍、萧条冷落,卡夫卡则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卡夫卡说过,“目标确有一个,道路却无一条;我们所谓之路者,乃踌躇也。”这与蒲松龄的无路可走的困惑,也颇为相似。也许正是蒲松龄的这种生活遭遇和性格特征极大地引发了卡夫卡的同情和共鸣。至于蒲松龄所说的“寒雀”(a bird in terror of the frost of winter)一词,恰巧与卡夫卡的名字(Kavka,捷克语意思为“寒鸦”)非常接近,这也可能引起了卡夫卡的注意和兴趣。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美满、家庭幸福的作家会像卡夫卡那样去描写孤独;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仕途通达、左右逢源的作家会像蒲松龄那样去表现孤愤。孤独对于描写孤独的作家总是必不可少的,正像孤愤对于描写孤愤的作家是必不可少的一样。我想,孤愤的作家及表现孤愤的作家以后还会有许多,“诗言志”总是文学的规律,作家由“孤”而“愤”总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但孤独的作家恐怕会越来越少,因为现代作家实在无法永远面对孤独,尤其是无法独自面对孤独,虽然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经常地感受并思考着孤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