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国新与戴敦邦、韩美林、董辰生、范曾等画坛俊杰,艺术个性皆极鲜明,即使不署名姓,赏鉴者也不至于混淆各家之作。 这部画集中,官渡奇袭、赤壁之战、水淹七军、火烧连营等著名战役,无一不被他绘写得惊心动魄,吸引读者身临其境,大呼过瘾。再如层出不穷的三国精英谋略,如,王司徒巧施连环,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制疑,曹孟德望梅止渴、割须弃袍,刘皇叔借雷应变、三顾茅庐,周公瑾因间反间,黄盖苦肉之计,张昭一石三鸟等等,在他笔下一一再现,所展形象,无不可感可触,有声有色。这些画作的置阵布势,化虚呈实,运变无拘,气象万千,而画家自己的意绪感慨,或溢于所写对象,或隐于笔墨之外。南朝宋王微《画叙》云:“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因三国题材使然,汪画人物多以气韵胜,即骨气动而向外,势外张而尚气,故其画面每每充满动感张力。如许多鏖战场景,虽仅为双人对马,刀来枪往,而通过视角的推移切换,光影的迸射交错,氛围的迷离渲染,顿然使人如见千军万马冲阵突围,如闻铁骑金戈呼啸雷鸣。塑造人物,貌色写形,迁想妙得,韵致翩然,如关羽之义,孔明之智,曹操之奸,张飞之猛,赵云之胆略,夏侯惇之壮烈,许褚之悍勇,周瑜之儒雅,鲁肃之忠厚,各色人物品格性情特征,均在动态中刻画完成,准确生动,绝无脸谱化痕迹。 传统国画人物,不讲究人体解剖,罕有裸露身躯形象,因而服饰衣褶成了以形写神之不容忽缺的环节,亦即传示人物身份情性、风格韵致的重要审美语言,于是而有曹衣吴带十八描等衣褶绘写技法理论。对此,汪画则全然从所写对象需要出发,不拘泥于一家一式,且多有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