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顾德曼与上海史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宋钻友 参加讨论
    顾德曼(Bryna Goodman)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美国俄勒冈大学历史系教授。学生时代,她曾到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过一段时间,这段特殊经历给她的学术生涯带来怎样的影响,现在还难以确定,但从她已发表论著的学术取向看,我们已可以感觉到这段经历留下的痕迹。在《家乡、城市和国家——上海的地缘网络与认同,1853-1937》(下称《家乡》)第九章,顾德曼对西方中心主义进行了严肃批评,强调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中国。我们或许可以揣度,正是在中国的学习生活,使她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切身的体验,帮助她窥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陷井。于是,换一种眼光探求中国的历史真相,成了她的学术追求。
    1995年由柏克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家乡、城市和国家》是顾德曼教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嗣后,她在《哈佛亚洲研究杂志》等刊物发表了多篇论文。据说她的第二本专著也即将完成,这里我们依据掌握的不完全资料,试着对顾德曼教授的学术成就作一介绍。
    
    认同一词近三十年风靡全球。认同研究的持续升温是全球化的产物。一方面人们看到全球化正在迅速把全球变成一个村落,另一方面,人们又惊奇看到,国家民族认同和社群认同并没有弱化,相反成为全球化的有力挑战。身份认同决定了人的价值取舍,认同的差异将对人类的和谐相处构成怎样的影响?文明的冲突会不会成为可怕的现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身份认同成了中外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从事这一课题研究的不仅有历史学家,还有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等。
    对城市中不同移民群体的身份认同研究,顾德曼不是开拓者,多年以来,美国一些大城市的意大利、中国等国移民社区就已有人作出很好的研究。但是,对上海的华人移民社区(地域社群)从身份认同角度进行探究,顾德曼是第一人。
    在《家乡》一书中,顾德曼对家乡在中国人情感世界里的分量作了全面细致的探讨,例如中国人有叶落归根的传统,中国人安土重迁、慎终追远等等。中国人的籍贯文化,使得移民迁移多少代,仍然坚持以祖籍为自己的籍贯。这种强韧的家乡观念,使得移民在旅居城市里,重建起家乡的环境,相同的方言、习俗、宗教、戏剧、烹饪风格,为来自同一地区的移民增添了浓浓乡情,构成同乡认同的基本要素。
    强韧的家乡观念,使得同乡认同、同乡忠诚、同乡组织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从晚清到民国,尽管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环境变化,但同乡认同、同乡忠诚和同乡组织依然存在。中国同乡文化的顽强生命,来源于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自我调适能力,来源于它们的灵活性。例如,同乡的内涵十分宽泛,同村、同镇、同县、同府、同省甚至相邻的省的旅居者都可以成为同乡,同乡内涵的宽泛可以适应旅居城市同乡社区的不同规模,人数多时,可以分县而立,人数不足时,则合数县建立同乡团体。
    同乡组织有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整的高度灵活性,作者将20世纪30年代宁波同乡会、广肇公所的会务活动与19世纪后半期进行比较,而后得出结论:30年代同乡组织的事务都不同程度地扩大,会务的重点转向为同乡平民服务,从而适应了大量贫民涌入城市的新环境。同乡组织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机构自身的调整上。20世纪30年代,通常被认为是南京国民政府对资产阶级团体严加整饬的时期,但这一时期上海的同乡组织不仅没有萎缩,相反还有所发展,参加同乡组织的人数也更多了。其秘密在于,同乡组织在机构上作了灵活调整,即利用同乡情感,通过发展政府公务员(其中包括一批高官)加入同乡组织,实现了社会(同乡组织)与国家(政府公务员)的重叠,得到了政府对其合法地位的承认。官员加入同乡组织并非始于30年代,但在30年,大力吸引同乡公务员加入同乡组织,并担任团体的理事,成为同乡组织取得合法地位的重要策略,同乡组织的灵活性可见一斑,正是这种灵活性使同乡组织赢得了持久性。
    
    民族主义是近十年来国际学术界的又一热门话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备受殖民势力的捐削凌夷,要实现中国的近代化,驱逐殖民势力是首要前提。民族主义由此高涨。以往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研究,对同乡情感、同乡组织的作用,很少有人注意,尽管相关的材料俯拾即是,但是同乡网络、同乡组织在历次民族运动中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和论述。对此,顾德曼紧紧围绕同乡认同和国家民族认同的关系,提出了全新的解释。她把论述的起点放在19世纪70年代。这是一个近代华商初步积累起巨大财富的年代,徐润、叶澄衷等广东、浙江买办、商人开始把投资的目光扩大其他通商口岸,从而在通商口岸形成广东、浙江、宁波籍移民的同乡网络。顾德曼把这一多个城市间的同乡网络称为同乡网络的第三层次,第一层次在家乡,第二层次在旅居者城市(上海),第三层同乡网络在国家和城市之间,对于扩大商业精英的视野,上升到对国家民族事务的关心起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