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隋唐文选学研究》后记(2)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汪习波 参加讨论
大约在2001年5月里,前后总共有一个多星期时间,我突然有一种非常快乐的感觉:在今本李善注中可以分辨出李善注的原来面目!虽然这次“顿悟”很快就重归迷雾,不过,它带给我的释燥矜平效果很为明显,历年的烦恼、惶恐一扫而空!可惜我已没有足够的时间等待它的多次出现,也许是三年,也许是五年以后,直到有一天千门万户尽皆洞达,写成一篇《(文选)李善注的文本变迁》的论文,加上一种《(文选)李善注臆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曾反复试着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最终却决定只能以疑问的形式和勉强的校证,做成《隋唐(文选)学研究》中的一个专节,以及论文其他章节中的零星论述。同时决定,暂不强求一个学术岗位。人有时得学会放弃……
    2001年10月,我开始到校长办公室实习,书剑两不就,且作稻粱谋。年底实习结束,新年1月开始论文写作,5月10日终草。论文以简单描述为框架,以校勘和考证为骨干,以文学批评史的体味和知识史的追溯为血脉,辗转因袭处不少,而创见也不能全无。有些则含而未发,如曹宪、李善等人的《文选》注释体例与南朝小学尤其是《玉篇》的关系,如当代《文选》版本研究重本文轻注文的偏颇,如对当今一些貌似公稳的戏论的分疏;有的则蕴而不能出,如综论隋唐《文选》学史,不能满足于当时注疏学的疏凿,还应对《文选》沾溉唐人诗文的情况进行一番细描,这层想法,陈老师曾有过提醒,本次申请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又再次有此建议。从我的角度看,是认定学术与文术同源不同归,与其在论文的基础上增扩唐代《文选》影响史,不如增扩初唐前后经、史、小学注疏史的流变。另外,我历来心仪一个论文题目“《文选》与唐代诗人的江南壮游”,借文心、文意与文人的流动,窥探中古后期文学与文化的南方。这个题目已有赵昌平先生等前辈学者针对个别大诗人的洞察,如果今后没有同行继作开展,或许我有机会续此前因。
    我应该抱怨些什么吗?当然不能。按照朱维铮先生的说法,人“可以笨,但不可以蠢”。笨近于心智的缺憾,蠢有涉心性的邪辟,二者初非一物。比如我在复旦六年读书,目标大而无当,陈义高而难倡,自可标以笨之一目。这样的眼光和气局,本来应在传统的书院中求师访道,何必在现代三年期流水线上觅真经?再则,我行文惟求纵心,不调众口,学术上野性难驯,高情易远,粗陋荒落,也难怪旁人之所难言。栾布有言:“穷困不能辱身,非人也。”
    论文答辩时得到南京大学莫砺锋老师、张伯伟老师、浙江大学束景南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刘永祥老师,以及本校王水照老师、骆玉明老师、杨明老师的指教,导师陈尚君老师、汪涌豪老师更是多有教正。各位先生的一些过情之誉,称情之赞,自是盛意可感。至于深微之教,片言提撷,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又南京大学周勋初前辈,北京大学傅刚先生,曾分别借出珍藏的《文选》版本,周先生后来还在几次通信中有过恤勉,前辈津梁之美,令后学有春阳之感。
    记得莫老师当时说过,这篇论文中的一些章节可以单独拿出发表;后来一位同学也曾劝我先把论文拆开发表,然后再以专著形式问世。可惜事冗人倦,竟不克就。退一步想:非经非咒,重复易厌。貌不惊人,顾影难怜。犹忆当年从硕士论文中析出两文,一文发表时未经校对,错误百出,贻笑孔多;一文仿效骆玉明老师的《论萧纲与宫体诗》,思以独见为明,辗转三年,新见已经不新,最终发表时仅剩原来的三分之一,文气全无。前文竟然还帮我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无怪乎有人要说“错误是成功的阶梯”。
    谨以此稿呈献于读者诸公。对我而言,它既是一段生命的结束,也是一枕新梦的开始。借此机会,我要向一切爱护和帮助我的人,包括父亲、母亲、哥哥、姐姐,以及老师、朋友、爱人,表达我由衷的敬意,并用大家熟悉的语调说声“谢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