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新书之“新”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新民晚报 李迪群 参加讨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的《中古文学史论集》,16.2万字,纸张黄而薄,像一本陈旧的笔记簿,可卷为一束袋装而携。原以为二三天就能“拿下的”,不料“案头、手上”的,有空就读,十来天过去了,还是没读完。 
    轻便、素朴,看着很累却“大有嚼头”,是这本书给我的印象。真的,我就没想到这本“小册子”蕴涵的信息量会那么大,见解会那么独到而精辟,论证会那么严密而慎到。以致稍不留神,文句就飘浮起来,脱了榫似的,赶紧要再盯紧了看。 
    书为什么叫“啃”,著者王瑶先生以他学者的钢筋铁条般的、精密仪器般的“书骨”,又着着实实地给我上了一课。然而,当年我父亲买下它时,才花了7毛钱的人民币;折成现价,大概可买500克的猪肉。这就让我萌生了重新检视一番包括我的新书架的念头。 
    我不敢说新书架上就再也找不出一本“书骨”可与《中古文学史论集》相媲美的书,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与多数旧书相比,有些新书的“样式”之新,已发生了令人瞠目的变化。 
    新在哪里呢?不知关心书本的诸君,是否也同意我的这几个“之”字? 
    一、厚重之。十万字的书,厚过了早先二十万字的书,超一倍。二三十万字的书,捧在手上,如捧砚台一般,遂令脑力分流,不得不去援救那快要伤筋的手。三十万字以上者,别说带,捧也不敢,要看,只好丹田运气,端上案头,边看边蹙额:妈哟,这斩肉的砧板! 
    二、稀释之。行距、字距开而拆之;“天”上“地”下尽量广阔;字体则蚂蚁变蚊子,蚊子变苍蝇,再不然,就干脆跳蚤蟑螂吧。为的都是稀释其“黑”而胖大其“白”。 
    三、填充之。填照片:著者伟大,玉照、工作照、休闲照缺一不可,贤内助又如何少得?还有生养著者的爹妈,著者的下一辈和下下一辈,干脆全家福,甚至三世同堂、五世同堂吧;大官、明星于有力焉,可增光添彩兮,切不可忘了附骥之尾,有存照为证。填图片:应该图文并茂,以图助读,否则怎叫“现代”!于是章之间,五光十色,斑斓如锦。填墨宝:字如其人,著者手迹珍贵万分,附印于侧,当可流芳百世了。 
    四、至于硬壳封面,再加书套,当然都不在话下。 
    于是,新书就这样“新”起来了,新书架就这么漂亮起来充实起来了。而王瑶式的老书却相形“暗淡”下去,在那些气宇轩昂的新书的夹缝中,“一息尚存”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