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跋涉10万公里 追寻远古文化——寻访中华名窑札记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新民晚报 钱汉东 参加讨论
《寻访中华名窑》的创作计划始于1999年。4年中,我利用业余时间,行程逾10万公里,考察了宁夏、西藏、河南、浙江、新疆、云南、内蒙古等22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处古窑遗址。我边考察、边学习、边写作。50余篇文章、数千张图片,现已结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说,“寻访中华名窑是填补中国文化史空白的一项工程”。
    1  前辈引导我写下“田野考察报告”
    陶器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项重要的发明。但在世界上,是中国首先创造了瓷器,china (原意为瓷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古陶瓷构建了华夏文明史中最为精彩的篇章。
    窑址考察专家陈万里先生原先是一位摄影家。他在上世纪20年代“八下龙泉,七上绍兴”,发现了越窑、龙泉窑遗址。他那执著的精神,让我钦佩。古陶瓷学家冯先铭先生同样考察了许多古窑址,解释了许多重大的疑难问题。在各地古窑遗址工作的朋友同我谈到这些前辈,每每心存感念。
    日前,在文博界前辈汪庆正先生的病榻前,聆听了上世纪70年代末他去长沙窑考察的往事:清晨5点多钟起床,徒步赶到铜官镇长沙窑遗址时,已是下午1点多钟了……每日辛苦奔波。前辈们为考察中国陶瓷器的来龙去脉,呕心沥血。上世纪30年代,中国陶瓷由英国人说了算,50年代日本人说了算,现在终于到了中国陶瓷由中国专家作出科学界定的时候。
    一个人活着,总想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我萌发了考察窑址的意愿,开始了10万公里的跋涉,用身心去感受古陶瓷,触摸中华民族的远古文化记忆。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前辈引导我写下这一份“古窑遗址田野考察报告”。
    2  10万公里风霜雨雪
    古窑遗址大部分地处偏远的山村角落,人迹罕至。我一路考察,历经风险。
    在西藏考察曲贡文化和卡若文化时,于狭窄的公路上遭遇两车快速交会,差点翻车丧命,司机贡嘎吓得面如土色,陪同的导游小姐旦珍脸色发青,我们沉着应付,小心翼翼地倒车,终于退了出来,逃过了一劫。
    在宁夏访沙漠边的灵武窑时,一脚踏在马路边银白色的土堆里,尘土飞扬,粉尘散落到我的尼龙袜子上,很快自然凝结成块,灼了一个大洞,脚面大片红肿,疼痛无比,至今不知那粉尘为何物,回沪后30来天才愈,脚上留下了疤痕。
    在访定窑回沪途中,大雾弥漫,被困于机场近20小时,焦虑不堪;访福建建窑时遭遇狂风暴雨的袭击,行程全被打乱,万般无奈。
    在新疆冒着47℃高温,访吐鲁番交河故城陶窑,汗流浃背,差点中暑;坐了近十个小时汽车赶往安徽繁昌窑考察,沿途颠簸,腰椎疼痛难忍,引发了当年在淮北插队时落下的腰肌劳损病……
    每次考察出发前,我总要精心准备,了解人文背景。到现场后总是口问笔录,探讨问题。我还在当地考古人员精心指导下,自己动手发掘实物。回到住所清洗瓷片,常常不小心被锋利的瓷片划破手指,鲜血流淌,而心中却格外快乐。每晚坚持写考古笔记。回沪后趁着激情撰稿,一气呵成,大部分作品均在新民晚报的副刊上首发。
    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卡尔·贝克曾指出:“不要责备大众不读我们的书,我们的知识最终要适应他们的需要。”这段精彩的话影响了我,摈弃故弄玄虚,力求把复杂的工艺程序写得通俗明白,让人读懂。
    写作《寻访中华名窑》一书,其实也是一项文化遗产的抢救性工作。现在,不少古窑遗址已被现代化建筑所取代,留住中华名窑,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留住中华文化的根。各地的文博界同志热情接待,提供当年发掘资料,及时解答疑问,甚至打开库房让我观赏。如成都青羊宫窑遗址遭人为破坏,我在文章中加以披露,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四川的朋友来电说遗址已恢复保护,令人欣慰。又如在我印象中,唐三彩的胎是粉红色的,我收藏的几件唐三彩器物也是粉红色胎。然而在巩义库房里看到大量灰白色唐三彩的胎,让我惊叹不已。灰白胎硬度超过粉胎,敲击声音比粉胎清亮,烧制温度更高,使我对唐三彩有了全新认识。
    3  将万年陶瓷史分成五大阶段
    《寻访中华名窑》因追求理论的开创性、内容的原创性和论述的可读性,得到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
    我在本书“绪论”中努力用新的视野来诠释中国陶瓷发展的历程,第一次尝试用审美理念将近万年的中国陶瓷史划分为蒙昧时期、萌芽时期、建制时期、高峰时期、独秀时期等五个发展阶段,得到前辈汪庆正、朱伯谦等专家的赞同,认为“这是用全新的理念对中国陶瓷发展史进行解读,富有启发性。”
    在寻访中华名窑的过程中,我不时有所发现,也提出了一些大胆的见解。我前后实地考察过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仰韶遗址、马家窑遗址、龙山遗址、良渚遗址、红山遗址、三星堆遗址以及西藏、青海等广大地区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比较鉴别工作。我认为,陶器的发明于任何一个古代农业部落和人群,都能在各自独立的环境中创造出来,可以说是当地土著文化一种反映,而决不是所谓“中国文明西来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