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节上映以来,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便势如破竹,目前票房已达到史无前例的31亿元,成为华语电影票房的新标杆。可以肯定的是,《美人鱼》 不是周星驰最好的作品,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的俗套模式,不停的自我致敬,情节存在漏洞,结尾太仓促,都让这部电影有不少问题。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部真正意义 上的现象级电影,面对同档期的香港老牌影星云集的贺岁片,为何只有《美人鱼》能一骑绝尘,掀起票房的巨浪? 毫无疑问,最大的原因在于周星驰这块金字招牌。这块招牌经历了近三十年的积累,包括口碑与观影人群的积累。在很早以前周星驰的电影便是香港最卖 座的电影。他的江湖地位,来源于他开创的无厘头喜剧形式。在周星驰早期的喜剧中,多以屎尿屁为笑料,深深根植于当时香港的市民生活,非常有生命力。在香港 电影最辉煌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是周星驰喜剧探索最丰富的年代,是他最具有创造力的年代,这些喜剧后来无一例外成为内地观众的心头好。无厘头成为只属于周 星驰的标签,这个标签太过鲜明,以至于其他人模仿只能学其皮毛而不得精髓。当年香港电影形成“双周一成”,实际上是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类型电影——以周润发 为代表的枪战动作片,以成龙为代表的功夫动作片,这两者一直是香港电影的招牌,都还算后继有人;唯独周星驰的无厘头却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接班人,再也没有 出现第二个能为那么多人创造快乐的喜剧明星。所以,周星驰这块金字招牌,在香港电影日渐衰落、香港明星逐渐凋落的时候更加熠熠发光。 现在每逢周星驰的电影上映,都会有人在网上振臂高呼还他一张电影票。是我们真的为看了太多周星驰盗版电影而愧疚么?我看不是,还周星驰一张电影 票,其实是为了怀念逝去的青春时光。周星驰对于很多内地“80后”“90后”来说是记忆深处的欢乐,很可能是他们最初接触喜剧的方式——周星驰所扮演的角 色的行为、语气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年少时,我们可能被他的动作逗得前仰后翻,但是,等我们也有了生活阅历,经历了成长过程,我们必然会从他后来的作品中 看出不一样的味道。 周星驰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从一个专注于外在肢体表达的演员转变成了一个可以自由传达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导演,而他传递的其实是非常正面的价值 观,比如那句著名的“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在周星驰早期的电影中,他喜欢靠着某种特异功能获得成功,比如《百变星君》中靠机械身体,《武 状元苏乞儿》中靠南柯一梦,在后期则更多靠自己后天的努力——《少年足球》中捡破烂的人能成为足球明星,《功夫》中的小混混能拯救世界,《喜剧之王》中演 死尸的龙套可以成为明星。而周星驰本人从贫民窟奋斗成为如今家喻户晓的喜剧巨匠本身,就是非常励志的例子。这种对小人物的关怀,给予那些还在奋斗的人不少 激励和温暖。 随着年岁的增加,周星驰电影里的价值观也在不停改变。到了现在,当别人都在追求如何靠人性黑暗制造戏剧冲击、吸引眼球的时候,周星驰的价值观便 是追求善美纯真,而且越到后来越明显。从《长江七号》开始,外星人不再是残暴的杀人机器,而是和人类同样具有牺牲精神。《美人鱼》则开始关爱环境,关心人 类未来,表现了一种超越种族界限的爱。故事越来越简单,情感却更加真挚,就如李安评价那样:他拍的是孩子气的作品。假如创造者没有孩子般的童真,没有自己 的价值观,根本没法拍出这样的作品。 现在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有些喜剧导演总想拍几部严肃电影,证明自身的深刻,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两头不讨好。周星驰这种反常地执着地表现童真, 在当下尤其难能可贵。现实当中的人可能更多是像《美人鱼》中的刘轩那样,戴着面具活着,被利益诱惑驱使,但是周星驰就能让他近乎不可信地爱上美人鱼,最后 做出牺牲。看周星驰,实际上是要寻找那种熟悉的感觉。周星驰的电影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一种慰藉,事实上,我相信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部周星驰。 无论怎样,就是这样的周星驰,依然被观众近乎无条件地推崇追捧。不过,随着新生代喜剧力量的崛起,周星驰已经面临挑战。他面对的也不再是快速生 产的香港黄金电影时代,而要面对更急躁凶猛的资本,更加复杂庞大的工业体系,他也无法再像以前轻松自由。当我们通过狂热的追捧创造一个个属于他的电影票房 神话时,或许有一天我们再也不会喊出还周星驰一张电影票这句话,但他,依旧无可替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