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他托“困虎”言自己身处困境,壮志犹存。而在咏铁中,他更是这样写到: 骨格铮铮产自天,含藏蕴蓄几经年。 伸屈不畏炉锤巨,磨炼能同金石坚。 披甲勇当千炮雨,作舟功在一煸烟。 只因欲化逢时器,费尽经营细烁煎。 《铁·页19》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铁自喻,写出一付铮铮铁骨,屈伸不畏,千锤百炼,愿化作逢时利器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其志勇,其志坚,全在诗中,读来令人感佩。 在考查途中,诗人有机会接触到底层。湘黔之地,本是武陵源头,桃园胜地,但诗人所见一路苗荒,民生凋敝,洋烟流毒,百姓困苦,这是他以前鲜有所闻,作品中也未涉及到的。在景色迷人的飞云岩,诗人所见: 争把黄金铸梵相,珠璎宝珞何其工。 门外嗷嗷声待哺,稻梁无以资衰鸿。 《飞云岩·页26》 这里为我们展示出的是在奢华的背后,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何其相似。而与诗人朝夕相伴轿夫的苦难,令诗人目不忍睹,唏嘘鼻酸: 跬步皆山路不平,狼牙剑锷石峥嵘。 履穿衣敝寒侵骨,踝肿肩穿喘有声。 野店五更偎藁荐,邮亭一饭下树羹。 长嗟口腹劳入苦,重负难期释此生。 冬晖何短路何赊,日日行行渐离家。 宿雨餐风何艰苦,剥肤失足不胜嗟。 水寒无渡搴裳涉,岭峻难登俯首爬。 可恨吏胥犹依势,鞭策信手落交加。 《舆夫吟·页42》 纤夫的命运同样悲惨: 昔乘博望楂,今作瞿塘贾。 瞿塘风流狂,江声吼如虎。 河伯旗高张,封姨扇乱舞。 一舟泛中流,橹桨力齐努。 逐流去如飞,峡口已莫睹。 可怜水上舟,片时只数武。 纤夫数十人,手足同爬苦。 叫声不忍闻,赤体汗如雨。 《瞿塘峡·页64》 如诗所云,轿夫、纤夫们日日如牛马般的辛苦劳作,过着非人的、地狱般的生活,官吏们为蝇头小利,鞭答交加,惨不忍睹,国家如此衰败,世外桃源也变人间地狱。对此,诗人也只能对苦难的民众寄予深切的同情和做“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之慨叹了。 《学贾吟》有相当篇幅是描写作者在孤寂的旅途中思念妻儿和兄弟的诗作。旅途中,每逢佳节,或收到家书亦或触景生情时,他都留有诗作以志情怀。而对他的几位夫人和孩子,在诗集中多处着墨。对此,诗中所云和家中长辈所说是相吻合的。敬如公在陈氏大家庭中排行第四,他富有亲情和家庭责任心,他小失怙恃,由长兄友如抚养成人,陈家从未分过家,男孩子稍一长成,便外出读书或做官,再寄钱回来养家。姑嫂妯娌们在家读书育幼,日子无论丰俭,相处和睦融乐。敬如公回国后,稍稍安定,在上海定居后,便将他大哥友如公接沪上,兄弟共谋发展。1896年为友如公请赐赠正一品封典,以报答抚育之恩。这在《福州来电,惊知大嫂仙逝》(页20)一诗中详有吟述。 《学贾吟》诗集中有《绝句十首》(页29),其中第十首中吟述敬如公于1872年迎娶刘氏夫人。 廿五年前亲迎日,蓝舆曾挟彩舆行。 佳人久已入黄土,触景如何不动情。 《绝句十首·页29》 刘氏夫人婚后不育,她一直在福州老家生活,1888年去世时,敬如公远在欧洲。她是在娘家突然去世的。按我家规矩,逝者出殡必须要有孝子举丧。友如公和叶夫人将他们第五个儿子承汾过继给敬如公,作为孝子,为刘氏夫人举丧。刘氏夫人去世后,每逢家中祭祀,敬如公皆有祭文祀之。而在这次考查途中,一次偶遇,使他触景生情,留诗志怀。25年过去了,敬如公不忘糟糠可见于此。 敬如公出使欧洲16年,长年不能回福州老家,在刘氏夫人之后,他又娶了两位法国夫人,即史载:赖妈懿和爽(《学贾吟》中云妃人,据钱南秀教授考,应为妃人爽)她们都是才貌双全的知识妇女,其中妃人是位女博士。她们仰慕敬如公的才华和人品,追慕并嫁给了这位拖着长辫子的中国外交官,还在欧洲时就为他育有二女一男。1891年敬如公回国时,便携二位法国夫人和三个孩子一同回国。据大伯母黄德英(1896~1952)讲述两位法国祖母时说:“她们回国时,带回二女一男,在福州老家住过,身着中式裙衫,会讲官话(即中国普通话)待人和气,妯娌相处睦。”这在我家中作为佳话,代代相传。《福建通志》所载“赖氏无出”,当理解为没生儿子。敬如公回国时,所携二女槎仙、班仙二祖姑,为赖氏夫人所生无疑。她们与曾叔祖寿彭公的长女芸仙同一辈份。“经世报”第十二册载有“一八九七年十一月四日,上海道蔡钧举办中国第一场大型舞会,其中著名洋务派官员陈敬如之女能操法语与西人侃侃而谈,更引起外人注意。”文中所述,能操法语侃侃而谈的小姐便是在法国出生,随父回国的槎、班二姑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