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独具慧眼看中国———卫三畏和他的《中国总论》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海南日报 舒申 参加讨论
    卫三畏的名字,一般读者不一定很熟悉,可在西方汉学界却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卫三畏(S.W.Williams),1812年生于美国,后成为美国基督教来华传教士。道光十三年(1833)到达中国,在中国生活了43年,主编过《中国丛报》,在《中美天津条约》谈判中当过翻译,还当过美国驻华公使代办,是晚清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在华期间,他潜心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是美国第一位重要的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 
    《中国总论》是卫三畏撰写的一部全面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和晚清社会的名著。据称,他写此书的目的之一是要在西方读者中“为中国人民及其文明洗刷掉如此经常地加予他们的那些独特的几乎无可名状的可笑印象”,客观地评价中国文明,将它“放在适当的位置”。但他也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落后和愚昧。尽可能客观地评价中华文明的成就和落后之处,是他为本书确定的目标。本书初版于1848年,原名The Middle Kingdom。1883年又出了修订本,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此次中译本由著名学者陈俱先生翻译,并经复旦大学陈绛教授认真校阅,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共26章,对中国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各地物产、法律政府、语言文字、历史文化、衣食住行、社会生活、工艺美术、科学技术、对外交往等等,作了全方位的研究,称它为有关中国的百科全书绝不过分。同时本书还对发生在近代的两次鸦片战争作了叙述和评论,其视角与材料都比较新。尽管其中不乏可以商讨之处,但其力求客观的科学态度还是可取的。作为一个外国人、一个传教士,作者不可避免地也有其局限性,但这与因个人喜恶而故意无视甚至歪曲事实还是有本质差别的。 
    总之,理性地研究和解剖我们自己,客观地了解我们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是民族进步的必要条件。而了解外人对我们的看法,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则是其捷径之一。《中国总论》的独特视角和观点,以及其中时常出现的智慧的闪光,对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不仅饶有兴味,而且颇富启迪。书中许多原著的插图,大都系西方学者、旅行家所绘,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历史研究者来说,许多是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料。书中还大量引用了当时西方学者研究中国问题的著作,这些著作涉及方面之广,研究之深入细致令今天的读者也大开眼界,叹为观止。鲁迅说:“中国人总不肯研究自己。”我想,《中国总论》的出版,也许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