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孙子〉现代版(插图本)》 前言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施芝华 参加讨论
    我写书不喜欢人云亦云,因为这样在学问之舟上要落水。谁喜欢吃别人嚼过的馍?谁又喜欢听别人说过三遍的话?
    话又说回来,人云亦云、剪剪贴贴之类也是起步的必然,蹒跚学步、诵记临摹竟也是那样的质朴。就说我自己,我从1985年开始《孙子》的教学,颇长的一段时间,都处于生涩内,像佛门弟子的诵经、打坐、扫地、搬柴,似海湾渔民的摇橹、撒网、补帆、修桨。不知不觉的,没了生涩;无影无踪的,有了空寂。读书读到眼前没了书,大概是灯之熄灭;读书读到目中没了人,可能是蝉之蜕衣。无中生有,于是,有了自己。有了自己,是从听众那里感觉到的;有了见解,是从学界那里比较来的。我一直还不太清楚自己。就是在这样的有我无我、无我有我的交织中,历经十五年后 ,先后出版了《孙子兵法新解》,《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孙子教你“诈”》(以上三书均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好像有一点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再撰写了这本《孙子现代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约我写《孙子现代版》,我欣然接受,这吻合了我的性情。《孙子》是经典,就像上海古籍出版社已出版的这套《现代版》中的《论语》、《孟子》、《庄子》、《周易》、《老子》等一样。一部经典, 应当是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而被老百姓接受的。如果不是这样,表明所谓的“经典”不是经典,或说明我们的学者、研究者没有得其神髓而发掘出它符合当今时代、切合现实生活的思想内涵及其价值。
    把经典的神韵融入现代人心,还是得首先原原本本地读懂经典;走进《孙子现代版》,自然得首先跨入《孙子》。《孙子》即《孙子兵法》,亦称《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
    《孙子》问世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它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因此,孙武是中国军事学的奠基人,《孙子》是中国军事学的奠基之作。千百年来,世人对孙武及《孙子》的评价迭出,褒扬有加。我以为,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孙子》,《孙子》固然是兵书,但又是智慧之书。
    《孙子》是一部精炼而富深刻性的“智慧之书”。《孙子》的精炼可用字数说明,六千零七十二个字(以军事科学院1990年7月版《孙子校释》勘定)几乎都是“箴言”、“哲言”。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对《孙子》的简洁精炼作了评说:“《易》之冠经,《论语》之冠书,《道德经》之冠诸子,……《孙武子》之冠兵法,惟其简也。”《孙子》的深刻性,可用“舍事而言理”来概括。“舍事”,即全书十三篇没有一个事例。“言理”,即只说战争之理。论“兵法”,谈“战事”,竟然可以不讲战例,也不举事例,这在一般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但这恰恰是孙子的“兵圣”风范。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多若星辰,孔子和孙子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也是被世界认可的“东方圣人”。有一位日本学者说:“孔夫子者 ,儒圣也。孙夫子者,兵圣也。……后世儒者不能外于孔夫子而他求,兵家不得背于孙子而别进矣。是以文武并立,而天地之道始全焉。可谓二人圣功,极大极盛矣!”孔子的《论语》也不是长篇大论,然而其中充满了思想。欧洲的一些学者认为,人类有三部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奇书,一是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二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三是巴尔塔沙·葛拉西安的《智慧书》。这三部书都不是长篇大论,却充满了思想和智慧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