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如果把海水抽干 地中海就是一个大博物馆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北京青年报 newdu 参加讨论


    
    一进展厅,迎面一件青铜太阳神阿波罗头像,有着俊朗的面庞和深邃的眼神,十分动人。在这件文物的下面,有一段极富诗意的介绍: “当夜幕完全降临时,捕捞凤尾鱼的渔民与渔船都返回了港口。有一晚,当他们往回拖拽渔网时,其中一个渔网包着一颗阿波罗的头像,它被一只充满皱纹的手举起,为血红色的晚霞带来新生。渔民注视着从身体上砍下来的头像,感觉自己仿佛注视着施洗约翰的头。我在萨勒诺博物馆看到它,它必定出自普拉克西特列斯之手或希腊化时期……它放纵,颤抖地微笑着,与重生的年轻人一起歌唱。”
    
    尼罗河孕育的古埃及文明史构成“文明之海”的重要篇章。提到埃及,除了金字塔,人们大概会想到木乃伊吧。古埃及人视死亡为新生的起点,渴望生命不朽。他们在制作木乃伊时,会将尸体的内脏取出,处理后放入容器内保存。这种用于保存死者内脏的容器称为卡诺皮克罐,与石棺及其他葬礼用品一起摆放在墓室里,一般是以石灰石或陶制成的平底罐形,颈部稍宽,以塞子封口。从新王国时代起,封口的塞子就做成了代表荷鲁斯四个儿子相应的人和动物形象。分别是:人形守护神伊姆塞特,保护肝;狒狒模样的神哈匹,保护肺;鹰头模样的神凯伯塞努夫,保护肠;豺狼头模样的神杜瓦姆太夫,保护胃。在将尸体制成木乃伊的过程中,肝、肺、肠、胃都会被移除,分别保存在这四个罐中。在古埃及人眼里,来世与人间一样,对秩序的要求都是至高无上的。
    
    这件古希腊陶杯,描绘的是为争夺一具尸体进行的决斗。谁的尸体?他是怎么死的?哪些人在决斗?为什么决斗?死者名叫帕特罗克洛斯,是希腊名将阿喀琉斯的好朋友。阿喀琉斯与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因为女战俘分配不均而争执,愤怒地退出战斗。没有阿喀琉斯,希腊联军节节败退,为了希腊,帕特罗克洛斯穿上阿喀琉斯的铠甲上阵,结果被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杀死。阿喀琉斯为报杀友之仇,重返战场。赫克托耳与阿喀琉斯交锋,不敌而逃,阿喀琉斯围着特洛伊城追了三圈,杀死赫克托耳,并用战车拖辱尸体,惨不忍睹。特洛伊国王普里阿姆只身前往敌营,跪在阿喀琉斯的脚下,用重金、哀求、真情打动阿喀琉斯,讨回儿子的尸体。双方休战,各自举行葬礼。死亡平息了阿喀琉斯的愤怒。
    
    崛起于公元前1000年的伊特鲁里亚人被认为是意大利最古老的民族,虽然他们从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但他们创造了精湛的金属冶炼工艺,发明了自己的文字,布设了发达的海上贸易网络……最终他们是如此迅速地经历着辉煌与没落,在后起罗马帝国征服下匆匆让位,留下无数未解之谜。个人认为伊特鲁里亚文物是这次展览的亮点,展品数量丰富且成体系,讲述了神秘的伊特鲁里亚文明的方方面面:权力、财富、荣誉、尊严、美貌、时尚、手工艺、祭祀仪式……这组小雕像皆发现于古风时代伊特鲁里亚的一处还愿献祭遗址。勇士像均呈攻击姿势,左手持盾,右手舞矛,戴头铁盔,身着“佩瑞卓玛”短裤。女性雕像则颈戴项链,身着短袖衫,腰束大带,衫长及脚,双拳紧攥,大拇指翘起,手臂伸出成直角。
    
    伊特鲁里亚人流行火葬,盛装骨灰的陶瓮往往塑成人形,这些陶瓮被安放在墓室中雷斯王座的地方,或许表明死者有很高的地位。这件男性人形骨灰瓮比较有趣,在头的四周,各有一个来哀悼死者的小人儿,他们正在扯自己的头发,表现哀伤的情绪,据说这是伊特鲁里亚葬礼中的基本姿势,有点呆萌。
    
    会饮是古希腊一项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风,在荷马时代就可见到些许端倪,大家通常在竞技或者节日之后聚在一起,一边观赏娱乐,一边吃饭喝酒,聊些轻松愉快的话题。饮酒的器具则彰显了主人的地位,康塔罗斯酒杯是一种带有两个高柄的大酒杯,为饮酒的最佳器皿,因此被认为是狄奥尼索斯的标志之一。这只康塔罗斯酒杯来自罗希尼奥,是现存于世的极少数几只珍贵金属器皿之一,也是大希腊地区出土餐具中的大型酒器的经典之作。
    
    
    这次展览的希腊罗马雕塑数量不少,也颇有些精品。雕塑在希腊人的探索之下变得灵动,对立平衡手法的使用让坚硬的大理石不再冷硬,在雕塑家的手中有了情感而变得生机勃勃。希腊人通过一尊尊雕塑表达对人体的欣赏、赞美,以及对神的供奉。这种雕塑技巧被罗马人推崇接受,并发扬光大。在不断的创新和尝试之中追求美的激情使得希腊艺术发展惊人,成为后世汲取灵感和力量的源泉。 在希腊雕塑部分,众神之王宙斯、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洛狄特、商业之神赫尔墨斯、酒神狄奥尼索斯一一登场,他们虽是神,却处处闪耀着人的光辉。罗马雕塑中我比较喜欢这个小男孩雕像,他全身裸体,仅左肩披着斗篷。头发呈锅盖头状,并修剪成直段,由细锯齿线分开,覆盖在前额,并从中间分开。从其面部特征,尤其是从其发型容易让人联想到图拉真皇帝。
    
    眼前漂亮的马赛克镶嵌画,来自哪里呢?皮皮亚诺山上的宁芙庙。宁芙庙是希腊罗马时期一类特殊的建筑,起源于有泉水或溪流的洞窟。后来演变为一种有喷泉、雕塑、花草壁龛的花园,既被用作祭祀宁芙女神之地,也被视为休闲之地或举办婚礼的场所。1980年至2001年期间,那不勒斯考古管理局在对马萨卢布伦塞地区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了这座罗马宁芙庙,该庙或许是卡帕尼亚地区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宁芙庙。它坐落在皮皮亚诺山上一个雄伟壮丽的位置,与卡普里岛遥遥相望。庙墙由灰色的卡帕尼亚凝灰岩块堆砌而成。后侧的墙被分割为十二个壁龛,中央瀑布的两侧各分布有五个,瀑布中则有两个半圆形小壁龛,整个墙体饰有各种玻璃、埃及蓝石灰石和彩色石灰石的马赛克图案,不同区域使用贝壳隔开。壁龛的装饰呈对称格局,以中央瀑布为中间线,左右对应,主题是一座百鸟争鸣、百花怒放的花园,描绘了飞禽、走兽、海怪、树木花卉等形象。
    
    拜占庭以金银首饰出名,在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宫廷为保证奢侈品质量,控制了金匠和银匠的活动,将其组织到作坊中,严格确保使用的材料纯度。古代作家经常提到教堂和皇宫装满了金器,拜占庭贵族的长袍也用宝石和黄金来装饰。眼前这件鱼形胸针产自墨洛温地区,采用几何形状展现出动物的身体构造。石榴石由黄金薄片点缀。此处使用的镶嵌技术起源于古典时代晚期,这一时期较为常见;它以动物装饰或者圆形装饰的形式被应用于胸针上。
    ◎刘昂
    展览:文明之海——从古埃及到拜占庭的地中海文明
    时间:2017年6月6日至2017年8月6日
    地点:天津博物馆
    说起地中海,必然戳中历史爱好者的兴奋点,西方文明的摇篮啊,太重要太伟大了。这片近乎封闭的海域南接非洲,东连亚洲,西岸和北岸为欧洲,是连接各大文明的主航道,它使不同文明经由贸易或者交战的方式产生接触。几千年来,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文化在这里此消彼长,相互碰撞,造就了璀璨的“文明之海”。听过一个略显夸张的说法:如果把海水抽干,地中海就是一个大博物馆。
    “文明之海——从古埃及到拜占庭的地中海文明”这阵子正在天津博物馆展出,汇集意大利卡拉雷兹博物馆、佛罗伦萨考古博物馆、庞贝考古博物馆、罗马考古博物馆等十余家博物馆的近400件藏品,包括石雕、青铜器、陶器、金银器等,其中不少是首次出境展出。
    展览以各文明代表为线索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地中海的历史和神话,埃及人:法老的辉煌,地中海航线沿途的古文明:迈锡尼,塞浦路斯与腓尼基,希腊人、大希腊地区的文明,伊特鲁里亚文明,罗马时代,蛮族之主和拜占庭皇帝,展示了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7世纪1000多年以来地中海文明的黄金时代。
    一件件文物把我们带回那个神与人亲密接触的时代——瑰丽动人的神话、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拷问命运的悲剧……在希腊罗马的废墟上,在地中海的波涛中,打捞起一个个令我们感动的人物:双目失明的游吟诗人荷马,赤脚走在雅典街头的苏格拉底,广场上雄辩的伯里克利,温泉关战死沙场的300名斯巴达勇士,俯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有凯撒、图拉真、维鲁斯、奥勒留、卡拉卡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