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学术研究主任居蜜开始“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国善本古籍数字化计划”。她率领专家团队,用数字化科技,解译“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古籍”沉睡百余年的历史档案,发掘考证中美外交邦谊重要的文献、手稿、影像……负责执行这一计划的汉学记忆项目办公室,有个核心理念:让这批流佚海外的中华瑰宝重返世人面前,建立全球的汉学记忆(Sinology Memory)。 今年春天,那些神秘的箱子——Gift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终于被一一打开。里面装的,竟是中国参加1904年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的第一手资料! 11月12日,居蜜博士在上海接受我的采访时,她领衔主编的三卷本、300页左右的《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中国参展图录》已经杀青。 图文并茂的这部著作,由“风云诡谲的外交篇——百年前的中美外交文化史”、“东西文明的交流篇——百年前的中国参展记录史”、“善本古籍的留洋篇——中外实务通考学”三部分组成,通过对海关资料、西方媒体报道、美国官方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等图文资料的梳理,力图钩沉中国参展1904年世博会的前前后后,还原当年的辉煌。 美国国会图书馆 记者:请介绍一下您长期服务的美国国会图书馆? 居蜜:美国国会图书馆(The Library of Congress)创办于1800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其馆藏总数是1.38亿件,包含470种不同语言,且每天平均新增加7000件不同类型的文献数据。她以保存全人类的知识为目标,致力于建立一个包罗世界各国、各地的文明和知识精华的馆藏。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馆藏中,三分之一是英文数据,三分之二是其它语文的数据。可以说,她保存着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种族、语种的文献,她收藏的各国书刊数据的数量常常可与数据来源国所藏相匹敌。这里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犹太文献和纳西文献。 记者:其中关于圣路易斯万博会的文献呢? 居蜜: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此次万博会的丰富数据,包括万博会筹备档案及会后报告、各国参展报告、参展品目录、赠予美国政府的图书及地图、圣路易斯万博会委员会提交美国第59届国会的报告等。 记者: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中文藏书史可以追溯到……? 居蜜:1869年。1867年美国国会通过国际书籍交换法案之后,1868年清廷收到美国政府赠送图书,1869年同治皇帝选了经、史、子书及丛书共10种线装书作为回赠,自此开启了中美双方文化外交的具体合作。 此前,1844年,美国首任驻华公使顾盛(Caleb Cushing)代表美国与中国签署《望厦条约》,主动要求加入“准许美国官民延请中国人教习语文及采买中国书籍”一款,对促进日后两国的文化交流影响深远。而他在澳门采购以及归国后历年所得的中国书籍200余种,身后也辗转归于国会图书馆。 可以说,中美两国的交往,图书是重要的一环。 圣路易斯万博会闭幕后,在柔克义(William W. Rockhill)及梁诚等外交官员的安排下,中国参展图书及地图赠予美国政府,入藏国会图书馆。 中国首次参展的正面报道 记者:1900年代初,中国应美国政府之邀参加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其时,中国虽已是个大国,但国力衰微,怎么有能力参展呢? 居蜜:美国政府为纪念从法国购回圣路易斯安娜100周年,决定在1904年隆重举办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被迫逃亡的慈禧太后颁布全面变法的谕旨,拉开了清末着力于经济领域革新的“新政”序幕。当时,清朝虽然正走向衰落,但慈禧太后还是拨出50万两龙银,用于中国参展。中国代表团以溥伦为正监督,黄开甲、柯尔乐(Francis A. Carl)为副监督,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协调各省选出精品参展。 而美国总统罗斯福、美国国会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使中国得到庚子赔款的部分退款。用这批退款,中国建造了协和医院及清华大学等众多教育设施。那笔退款有多少啊?是美国买回圣路易斯安娜所费的28倍! 这件事,我认为,说明了美国的善意和中国的大国之风。 记者:对中国首次参展世博会,我们以往看到的零星报道几乎都是负面的。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推出的《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中国参展图录》,可望让世人特别是国人认识一个正面的参展国中国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