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罗泽南称为“湘军之父”的五大理由——《湘军之父罗泽南》自序(2)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朱金泰 参加讨论
    湘军有别于清廷官军,并对太平军造成致命打击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采用戚继光之法训练队伍,二是推行“儒学治军”。而这两个正是罗泽南所倡,而非出自曾国藩。罗泽南的两大贡献,湘军之内无人可比。 
    《清史稿》列传如此评价:“湖南募勇出境剿贼,自江忠源始,曾国藩立湘军,则罗泽南实左右之。”这样的阐述,再一次证明湘军早期罗泽南实主其军,在湘军内部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第三个关键点:罗泽南是湘军初期的精神教父,其影响巨大,逾数代而不竭。
    中兴将相,十九出湖湘。湖湘将帅,十九出湘乡。湘乡名将,十九出罗山。湘军组建初期,罗泽南的众多弟子就随他相继加入,其中留名史册的有王錱、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刘腾鸿、杨昌浚、李杏春、潘鸿焘、康景晖、钟近衡、钟近濂、易良幹、曾国荃、曾国华等,大凡没有早早战死者,后来都成为了湘军的中流砥柱,成为位高权重的重臣。 
    《湘学略》如此评价:“湖南之盛,始于湘军,湘军之将,多事罗山。”曾国藩也承认:“兵事起,湘中书生多拯大难、立勋名,大率公弟子也。” 
    出于湘乡的众多湘军将帅,载入《清史稿》人物列传的就有32人,他们是:两江和直隶总督曾国藩,浙江、江西、湖北和陕西四省巡抚、陕甘和两江总督曾国荃,云南巡抚、云贵总督刘岳昭,浙江巡抚、陕甘总督杨昌浚,首任新疆巡抚、钦差大臣刘锦棠,广东巡抚蒋益澧,陕西巡抚刘蓉,湖北和安徽巡抚李续宜,布政使李续宾、彭毓桔、刘连捷、蒋凝学、陈湜、李光久,按察使张运兰、萧启江,道员罗泽南、王錱、王开化,提督张诗日、刘松山、肖孚泗、李祥和、萧庆高、萧庆衍、周宽世、胡中和、何胜必,直隶州知州刘腾鸿、曾国华,知府刘腾鹤,著名爱国外交家曾纪泽。 
    这些人十有八九与罗泽南相关,不是其门下弟子或弟子部属,就是罗军旧部,或是出自湘乡团练时的团勇。杨昌浚、蒋益澧、李续宾、李续宜、王錱、刘腾鸿、曾国荃、曾国华等为罗泽南弟子,肖孚泗、李祥和、萧庆高、萧庆衍、周宽世、胡中和、何胜必、王开化、张诗日、萧启江、蒋凝学、刘连捷、刘腾鹤、刘岳昭等为其旧部,刘松山、刘锦棠、张运兰等为其弟子王錱的部属,李光久是其门生李续宾之子,刘蓉是其至交。 
    入载《清史稿》的将帅尚且如此,其他姓名不显者更是不胜枚举。事实上,湘军陆师虽然庞大,但有影响的名将大多出自罗泽南及其弟子的队伍。据同治年《湘乡县志》记载,仅咸丰三年到同治八年,湘乡的湘军将领共有7886人,其中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文官358人,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武官7528人。这个统计虽难称精确,但大致可反映出湘军在清朝的绝对实力地位。 
    可以肯定的是,湘军将领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以罗泽南为核心的湘乡经世派群体。由于其弟子云集,追随入军,加之湘军训练基本沿用湘乡团练的模式,罗泽南应是湘军初期的精神教父。在这个时期,曾国藩的绝对权威尚未树立,个人魅力也尚未完全施展出来。王錱与之分道扬镳,一个原因就是看不起曾国藩完全搬用罗泽南的训练之法。 
    后来罗泽南早早战死武昌,使得曾国藩迅速替代罗泽南成为精神领袖。罗泽南死后,其弟子及旧部依然是湘军的绝对主力,继续在战场拼杀,直至取得胜利,其影响力并未随其个人生命的结束而消失。 
    第四个关键点:战术独创,战功第一,战略远谋,兼具将帅之才。 
    在湘军诸军之中,罗军是绝对的陆师主力,总能以少敌众,出奇制胜。其中独具罗氏风格的“以静制动”战术,屡屡对太平军造成重创。此战术常为罗门子弟及罗军诸将所用,屡试不爽。所谓“以静制动”战术,即面对敌人鼓噪不动声色,以守为攻,待进攻敌人离本营仅一丈之时突然跃出猛然发起攻击。 
    倘若搞个咸同湘军名将排行榜,功居第一者当属罗泽南。湘军重要幕僚、朝廷名臣郭嵩焘就推罗泽南为“咸同中兴名将之冠首”。 
    罗泽南征战四年,克城数十,历经二百余战,几无败绩,屡屡以少胜多,堪称战神。胡林翼评价“每战必先,忠勇冠时”,认为罗泽南对培养湘军“踔厉敢死”的风气起了表率作用。 
    罗泽南对地形勘察与军事地图的绘制甚为重视。在尚未从戎之前,他就撰写了地理专著《皇舆要览》,“穷阴阳之变,旁及州域形势”。入军后,他主张要实地考察地形,选择有利地势来作战。后来每至一处新地方,必定勘定地形,绘制作战地图。其门下众弟子也深受其影响,李续宾共藏图一千四百五十一幅。对此,自诩重视地形勘察的曾国藩也自叹弗如。 
    江忠源曾对曾国藩说:“然窃计海内人才,能营驾船勇与狂贼相持于波涛险隘之中而不惧者,惟不肖与罗山、璞山数人耳。”盖棺定论,曾国藩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认为,罗泽南“与江忠源、塔奇布同时并起,而战功则较两人为尤著”。也就是说,曾国藩认为罗泽南的功劳在江忠源、塔奇布之上。此话出自湘军主帅之口,当非虚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