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林莽: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助力雄安新区建设——对话“白洋淀诗歌群落”代表人物、著名诗人林莽

http://www.newdu.com 2018-06-26 长城网 李栋人李卫东王渊 参加讨论

    
    “白洋淀诗歌群落”代表人物、著名诗人林莽。资料图
    长城网雄安6月18日讯(李栋人 李卫东 记者 王渊)“白洋淀诗歌群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一个章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新诗研究者的重视。日前,记者就“白洋淀诗歌群落”这一文学现象,对“白洋淀诗歌群落”代表人物、著名诗人林莽进行了采访。
    记者:请您谈一下“白洋淀诗歌群落”产生的历史背景?
    林莽:“白洋淀诗歌群落”是指1969到1976年期间,在安新白洋淀及周边地区插队并开始写诗的一群北京知识青年,也包括和他们交往密切的其他诗人。
    白洋淀366平方公里的水域内,有36个散落的小岛式的纯水村,当年来插队的300多名北京知青就生活在这些水区村。当时写诗的知青中大约有二三十人,主要有宋海泉、赵哲、杨桦、周陲、芒克、多多、根子、方含等,还有些没在白洋淀插队,但与白洋淀诗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江河先后在白洋淀居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的第一首诗,就是在我插队的北何庄写出来的。
    “白洋淀诗歌群落”涵盖了特定的一群人,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个特定的地域内,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一片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上,执着地挖掘、吸吮着文化营养,营建着专属于自己的一片诗的净土。是白洋淀的美丽风景激发了他们的灵感,水乡泽国淳朴的乡情牵动着他们的诗情。
    记者:“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创作风格是什么?怎样形成的?
    林莽:谈到创作风格,他们既不是一个诗歌团体,也不是一个流派。只是在那个特殊环境中的一批诗歌写作者,他们有着和一般流派的相似之处,但在诗歌创作方式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还有一点就是,“白洋淀诗歌群落”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域概念,它有着更为宽泛的涵盖与包容。
    “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命名是1994年确定的。那年5月初,中国唯一的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的编辑部,组织了一次“白洋淀诗歌群落”寻访活动,当年在白洋淀插队的诗人和北京上世纪70年代文化沙龙的参与者以及诗人、诗评家二十多人参加了这次寻访活动。在活动中,大家一致认为,“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命名是恰当的。老诗人牛汉先生表示,这个名词本身很有诗意,群落一词给人一种苍茫、荒蛮、顽强生存的感觉,与当时诗人们的处境与写作状态相符。我认为,“白洋淀诗歌群落”的提法是这次寻访会上公认的准确的提法。
    白洋淀产生的这样一个诗歌群落有以下特点:一是有一批思想敏锐并具有独立思考的人。“白洋淀诗歌群落”时间定位应是:1969—1976年。始于白洋淀知青开始进入初期创作,终于1976年诗人芒克最后一个离开白洋淀。更广意义上讲,也应包括从北京及全国各地去白洋淀游历、访友的文学青年。
    二是环境相对宽松,有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它的形成起源于去白洋淀下乡的知青们,他们是一批思想较为活跃的知识青年。更重要的是,经历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生活洗礼后,他们还有机会阅读了大量的哲学、历史、艺术等社会科学著作及文艺书籍。
    三是距北京较近,信息来源多,与外界交流方便。“白洋淀诗歌群落”是以现代诗为其主要标志的。但这一群落有个发展过程,简单可划分为三类人:早期以古典诗、词等形式为主的写作者,他们后来多进入其他艺术、文化领域;以传统的现代格律诗与自由体诗开始创作,后转向现代手法创作;写作初期就采用了某些现代手法。这种发展与汇流现象,也是现代诗歌史上应认真研究的课题。
    记者:请谈谈“白洋淀诗歌群落”在当代诗歌和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林莽:“白洋淀诗歌群落”作为一个文学史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得到公认。对“白洋淀诗歌群落”的研究,不仅是对中国现代诗歌史的一种关注,这也将为我们当代诗歌的发展与未来提供某种有意义的启示。
    “白洋淀诗歌群落”之所以有代表性,是因为有这么一批插队白洋淀的知青。白洋淀诗歌群落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当年下乡知青的苦闷与抗争,也呕歌了白洋淀优美自然风光、淳朴民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是贴近生活,扎根人民的优秀诗作,受到了白洋淀人民的推崇和喜爱。
    白洋淀是滋养文学艺术的地方。对“白洋淀诗歌群落”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近二十多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新诗研究者的重视。人们正在围绕着“白洋淀诗歌群落”的诞生、发展、人员、时间、背景、诗歌以及影响进行深入探寻和研究。据刘福春、贺嘉钰编辑的《白洋淀诗歌群落资料》统计,到2014年10月为止,有42本文学理论专著论述过“白洋淀诗群”,有22篇博士、硕士毕业论文选择了这个方面的选题,有42位专家学者的专门研究论文,发表在多本学术和文学专刊上。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进入了文学史研究的专门题材。
    记者:“白洋淀诗歌群落”在雄安新区文化建设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林莽:正如当今人们所说的:“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白洋淀诗歌群落”已经成为现当代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章节,也成为了大学文学课的教材内容,并掀开了我国新时期文学崭新的一页。我们可以这样说,白洋淀是“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幸运,也是中国诗歌的幸运。它的传承和弘扬将有助于雄安新区的文化建设。
    “白洋淀诗歌群落”作品影响了白洋淀地区一大批诗歌作者,对新保定诗群和安新县作家协会以及雄安三县的文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白洋淀诗歌群落”作品是白洋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推动雄安新区文化的转型、提升和飞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