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典学 >

确定“口语词”的难点与对策——对《现汉》取消“口”标注的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8-05-29 华语桥 苏新春、顾江萍 参加讨论
“中国辞书学会辞书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浙江·海盐)
确定“口语词”的难点与对策
——对《现汉》取消“口”标注的思考
(刊《辞书研究》2004年第4期)
苏新春  顾江萍
厦门大学
    口语词是词汇学理论对词的意义色彩作出的一种分类。这类词语主要运用于非正式的交际场合,具有通俗、随意、亲切、生活化的特点。《现代汉语词典》一、二版在《凡例》作有这样的说明:“一般条目中,标<口>的表示口语,标<方>的表示方言,标<书>的表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标<古>的表示古代的用法,<口>、<方>、<书>等标记适用于整个条目各个义项的,标在第一义项之前;只适用于个别义项的,标在有关义项数码之后。”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的“第三版”(下面分别以《二版》、《三版》代之)却全部取消了“口”的标注。本来标注词的意义色彩标并非每一种词典一定要作的事,可《现汉》原来已经作了这项工作,更重要的是这对丰富词典的功能,多方面地反映词语的色彩与特征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编纂者介绍,《三版》取消“口”标注的理由是:“《现汉》标<口>的原为北京口语词语,但这些词语一则由于文学作品的语言与口语趋于一致,不少也多见于书面文字,不只限于口语了,再则有些词使用范围也不好确定。”[①]可基于这一理由的改动并未得到人们的认同,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批评还相当尖锐:“取消<口>的标注所引起的负面效应,表面上看是在于未能妥善处理词语意义特点与言语形式的联系和区别,但仔细探究起来,恐怕还有编纂思想、语言研究的准备不足等更深一层的原因”。提出该批评的文章作了一定的调查,“按拼音字母顺序依次随机抽检了一版本中从A到Z的一些标<口>的词目作样品,再同修订本的相关词目进行对比。从一版本检出的样品共260个”。[②]事实上《现汉》的口语词远远不止这些。而且本文更关心的是,口语词的标注到底有什么作用?标注口语词的难点何在?能不能找到解决它们的好办法?
    一、“口”标注取消后的变化情况
    《二版》共有口语词844例,其中整词为口语词的713例,如“【挨个儿】<口>逐一;顺次”;部分义项为口语词的131例,如“【不许】Ê不允许:~说谎。Ë<口>不能(用于反问句):何必非等我,你就~自己去吗?”取消“口”标注后出现这样几种结果:
    (一)                    词目删除
    删除而不再在《三版》中出现的有41例:“半空中、长里、车轱辘、戳儿、打短儿、大年初一、耳坠子、肥田粉、海龙、黑帖、黄病、麂子、加级鱼、膙子、就让、空当子、邋遢、老等、酪酸、零吃、龙须菜、露水珠、谜儿、密匝匝、木瓜、脑门子、炮子儿、打灯蛾子、气包子、钱儿癣、轻粉、屈心、人熊、上尖儿、水鸪鸪、四周围、小肠串气、洋火、洋姜、装腔、堆(zuī)”。
    其中某个义项为口语词的只有三个:“【老等】Ê长久等候不去:他半天不来,我在那里~。Ë<口>苍鹭。”“【木瓜】Ê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淡红、深红或白色,果实长椭圆形,黄色,有浓烈的香气,可以入药,是收敛剂。Ë这种植物的果实。Ì<口>番木瓜。”“【海龙】Ê<口>海獭。Ë鱼,身体细长,表面有环状的骨片,有一个背鳍,没有腹鳍,生活在海水中,吃甲壳类动物。也叫杨枝鱼。”其它都是整个词为口语词的。
    其中12例带有较明显的北方词语后缀:儿尾词5例:“戳儿、打短儿、上尖儿、谜儿、炮子儿”。子尾词7例:“气包子、空当子、膙子、耳坠子、麂子、脑门子、打灯蛾子”。
    (二)                    改标<方>,成为方言词
    有42条词语取消<口>后改标了<方>,由口语词成为了方言词,占所有口语词的5%。其中属于义项口语词的有7条:“饶、家、开、养话、女婿、工钱、公事”;属于整词的有35条:“踝子骨、搅和、搅混、几儿、急茬儿、犄角、犄角、半拉、活便、老鸹、粪门、地根儿、叨登、脆生、刺挠、不大离、活茬、上半晌、中不溜儿、早半天儿、姨儿、鸭子儿、踅摸、街面儿上、晚半天儿、蝌子、前儿、起根、没治、茅厕、落儿、昨儿、下晚儿”。下面举几个例子:
    【搅和】《二版》“<口>Ê混合;搀杂:惊奇和喜跃的心情~在一起。Ë扰乱:事情让他~糟了。”——《三版》“〈方〉Ê混合;搀杂:惊奇和喜悦的心情~在一起。Ë扰乱:事情让他~糟了。”
    【踅摸】《二版》“<口>寻找。”——《三版》“〈方〉寻找:想到旧书店~两本书。”
    【起根】《二版》“<口>(~儿)从来;一向。”——《三版》“〈方〉Ê(~儿)从来;一向:他~儿就没有这个打算。Ë从根本上;从头:这事还得~说起。”
    (三)无任何标注的意义色彩分析
    有760例的口语词在取消<口>后,没有作别的标示。标示是人为的,词语的意义色彩是客观的,没有标示,不等于这些意义色彩不存在。根据词语色彩的实际情况,760例表现出下面三种情况:
    1,              已成为普通词语。共有263例。如:
    【官司】《二版》“<口>指诉讼:打~◇笔墨~(书面上的争辩)。”——《三版》“指诉讼:打~◇笔墨~(书面上的争辩)。”
    【看得起】《二版》“<口>重视。”——《三版》“重视:你要是~我,就给我这个面子。”
    【克服】《二版》“Ê用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战胜(敌对势力、缺点、错误、坏现象、不利条件等:~个人主义思想丨~不良作风丨他~重重困难,坚持学习。Ë<口>克制;忍受困难。”——《三版》“Ê用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战胜(缺点、错误、坏现象、不利条件等):~急躁情绪丨~不良习气丨群策群力,~重重困难。Ë克制;忍受(困难):这儿的生活条件不太好,请诸位~一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