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精品意识与文学的繁荣

http://www.newdu.com 2018-04-28 文艺报 毕光明 参加讨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文学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党对“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的殷切呼唤,文学艺术事业的“人民”语境形成,也就是主流意识形态为文艺事业营造了以“人民”为中心话语的政治文化环境。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不仅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更明确提出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艺讲话,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了它的人民性质,当代文学史开启了“人民文学”复兴的时代。
    自从1949年召开第一次文代会以来,“人民文学”几乎就是“社会主义文学”的代名词,产生了一批以讴歌人民革命的历史和塑造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革命英雄人物及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成果,以“红色经典”之名载入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史册。新时期之后,一些文学创造群体更热衷五四“人的文学”传统的回归,“人民文学”的意识则相对的淡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号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且从“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热爱人民”等三个方面对这一导向做了具体说明,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本位的政治思想的弘扬,同时也是从理论上对“人民文艺”思想传统的继续。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的又一次由党的最高领导人对文艺工作所作的系统的理论思考和公开阐述,由于它是在执政党面临新的历史任务的条件下来处理政治和文艺的关系的,因而对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不仅有继承,还有发展。讲话的重要意义在党的十九大以后更加突显,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力量,而文艺是民族文化当中最能深入人心因而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将文艺事业与实现中国梦相联系,是文艺进入新时代的信号与标志。可以断言,在文学新时代,文艺的组织化生产将重新发挥力量,其结果是与人的文学并行不悖,人民文学有望出现新的繁荣局面。
    处在当下的文化环境里,文艺工作者不能不思考应当如何建设新的人民的文学,有正确的建设才有真正的繁荣。人民文学的建设,作家和文学理论批评工作者从事文学活动时首先应抱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作过具体解释,按他所说“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态度有了,人民文学的主体才得以确立,这里的主体,不只是作为服务对象的人民,也包括作为服务者的作家和理论批评家。文学生产者在人民文学的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最后决定人民文学的形态和质地的,不仅是作家批评家的良心,也要靠他们的内心,即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也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学,除了认同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伦理,更重要的是在进入文学内部之后,要解决好“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就其主要倾向而言,“人民文学”与“人的文学”在题材上的确有别:后者聚焦于个人,关注的多是个人的命运,一己的悲欢,前者关心社会状况、群体命运和历史走向;后者从自我体验出发着重表达生命意识,而前者在宏观视野里通过反映外部世界来表达历史意识。周作人曾把人的文学内核界定为“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表明从五四新文学发源起,哪怕文学离不开对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的描写,但社会与历史在作家的笔下终究是个体生存与人性反省的背景。人民文学的提倡者却另有抱负,他们赋予文学的是更宏大更崇高的使命,他们希望在文学制作里,社会生活全景与历史潮流本身成为艺术形象的本体,负载人类不断改写和创造历史的动机。因此,如果社会生活能够反映人民的意志,对它就要以正面描写为主,这是人民文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生活中并非到处都是莺歌燕舞、花团锦簇,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还存在一些丑恶现象,对这些现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决好如何反映的问题。古人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礼义’。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以这个原则为前提,人民文学的书写题材不难划出一些范围,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进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古老中国的深刻变化和13亿中国人民极为丰富的生产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极为肥沃的土壤,值得写的东西太多了。”然而,仅仅拓展甚至更改文学书写的题材内容,并不能保证人民文学的建设能取得成功,这就需要全面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正确看待和处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关系,以保证人民文学的生产质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