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作为历史镜像的“鲁迅”研究及其方法论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8-04-25 文艺报 陈国恩 参加讨论

    文学是人学。文学表现的对象是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关系。离开人的社会存在,审美就只剩下抽掉了社会生活内容的形式,这并非文学之幸。文学批评不可能脱离人的社会性存在,因而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及其功能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鲁迅的作品堪称经典,其实“鲁迅”就是经典。
    鲁迅作品的经典性,在于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在从近代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一些本质性的东西。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度,到了近代,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辛亥革命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严重挑战。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复辟,掺和了不同社会力量的利益角逐,纠结着中西、新旧的思想斗争,造成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政治动荡和民族灾难。鲁迅的作品,就是他对自己所置身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深刻观察和思考的艺术结晶。
    在20世纪的中国,没有一个作家像鲁迅这样,他的整个文学创作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发生了如此深刻的联系,不仅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反映了这个时代从底层民众、知识分子到绅士阶层及至上层统治阶级的众生相,刻画出了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提出了国民性改造的时代主题,而且深刻地反映了社会转型的艰难复杂,揭示了社会变革过程中思想斗争的激烈和尖锐,而转型的艰难复杂和思想斗争的激烈尖锐,又折射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重大问题,其中包括围绕鲁迅而展开的左翼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鲁迅去世后,“鲁迅”仍然被一次次地卷入政治、思想斗争。可以说,在鲁迅的时代,乃至他去世以后,不计其数的人,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都与鲁迅发生过纠缠。这主要就因为鲁迅以他的创作和文化活动,深深地介入了他生活的时代——他与20世纪中国的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
    鲁迅参与了多次重大的思想文化斗争。他去世后,围绕鲁迅的论争,关于鲁迅研究的突破和纷争,常是中国思想文化乃至政治变革的先声。在这样的过程中,鲁迅的形象被不断改写,这同时也是一个经典化的过程。鲁迅的经典化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一些重大问题。
    鲁迅形象的历史性嬗变,造成了其内质的不确定性。鲁迅嫡孙周令飞不认同一些学者所建构的“鲁迅”形象,认为把鲁迅说成是活在寂寞和孤独中,这不准确。这反映了家庭生活视角中的鲁迅形象,但这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鲁迅”才是真实的?这一问题隐含着双重意义,一是说明鲁迅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生活在时间中,二是说明鲁迅又是一个被历史所塑造的人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