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半叙实动词正好相反,主句为肯定时,是封闭语境;但主句为否定时是开放语境。如果说话者认为李四不否认的话,则说话者认为“李四偷了柜子里的钱”是真的;但如果李四否认,那么他是否偷了钱仍然可能真可能假。 对反叙实动词而言,不论主句为肯定还是否定,从句都是假的,即不论说话者认为李四是否假装,是否吹嘘,说话者都认为“李四没考上”“李四很吃得开”是假的。 可以看到,叙实、反叙实是完全开放的,而半叙实是一半开放,一半封闭。另外,前述的意向动词实际上也是半叙实的(Hooper 1975),如表2所示,当主句是肯定时是开放的,但当主句是否定时则是封闭的,如说话者认为李四没能证明所看见的是魔鬼,则对说话者而言,魔鬼是否存在、李四是否看见魔鬼仍只是一种可能性。 总括前人的研究,有以下结论:封闭性是引语动词(PCU动词)和意向动词的典型性质,而叙实性(开放性)则是少数的、边缘的、有标记的性质。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有时会获得开放性意义,而不是问为什么会造成封闭性,因为封闭性(几乎)是必然的,而叙实性则(从某种意义上讲)“违反”常识。对一些主句动词来说,开放性的条件比较清楚。意向达到类的开放性是来自动词的语义以及“意向目标达到”的表达,因此如果目标未达到,就仍然是封闭的,这就是它“半叙实”功能的产生机制。反叙实动词的开放性也来自它的语义,“假装”是做自己认为虚假的事,“吹嘘”是说自己认为虚假的事。 研究的困难在于,有的PCU动词一反常态,它们主要用于开放性的叙实意义上,而且这种叙实功能如此之强,成了它们的默认特征,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它们(语义内容)天生如此,还是由特殊的条件所导致的?它们的叙实性会不会失去? 迄今为止的研究尚未见到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这也是本文的任务。限于篇幅,本文只集中讨论两类最典型也最难解释的叙实谓词: 1)主观叙实的“后悔”类动词,可构成“条件从句”,即从句事件的真实性是主句事件发生的前提性条件。包括“怨恨、后悔、懊恼、哀叹、奇怪、诧异、抗议、庆幸、高兴、自豪、表扬、欣赏、感谢”等。 2)客观叙实的“知道”类动词,可构成“知识从句”,即从句事件是外在于主句主语的一个事实(知识),它是自我为真的,主句事件表示的是认识者对这一知识的认识,不论他是否认识到,这一知识本身是不变的,是真的。包括“认识到、知道、清楚、晓得、明白、记得、想起来”等。 【全文阅读】叙实性的本质——词汇语义还是修辞语用.pdf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