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语用学视域下的身份建构小考(2)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社会科学网 袁周敏 参加讨论

        身份建构及其运作
        身份可以有很多分类,例如较为稳定的文化身份、性别身份、地理身份(出生地、工作地等)、职业身份以及更为情境化的求助者身份、迷路者身份和会话中的话语身份,如发话者身份、提问人身份等等。当然并非所有这些身份在交往中同时起作用。只有在当下语境中被激活的身份才能成为交际中语用资源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人们通常具有多元社会身份,在不同的交际活动中,交际者顺应语境为达到交际目的而使用不同的身份。那么,当交际者主要通过语言符号动态建构某一在线身份即被称作身份建构(袁周敏、陈新仁,2013;袁周敏,2015)。我们把在当下即时语境中激活的身份称作突显身份(foregrounded identity ),激活的过程则为身份突显(identity  foregrounding)。我们认为(参见袁周敏、方宗祥,2008;陈新仁,2013):
        第一、一般情况下,说话人会按照当前交际双方常规社会关系框定的身份进行交际。
        第二、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通过激活相关身份特征从而突显某一身份。
        (1)在某茶餐厅,某部门主任与其朋友,也是下属的李某交谈。
        部门主任1:作为朋友,你辞职我理解,人往高处走吗,我支持你;但作为你的上司,我还是想你留下来,再说公司也需要你。
        李某2:   你这人,这里是茶餐厅啊,朋友之间谈谈不好吗?
        部门主任3:对,朋友闲聊聊,你看我!
        上例的部门主任通过身份标记语(identity markers)突显了其会话中的两种身份即朋友身份与上司(领导)身份,然而经过协商,双方最终定位在朋友的身份框架中交流,会话继续推进。该例中如果部门主任的话轮3为:
        部门主任3:我也是在这个位子上,我的职责之一就是留住你这样的人才并为你提供更大的舞台。
        如上所示,如果部门主任不自觉陷入在领导的身份定位上继续谈话,而他的这位朋友希望在朋友的身份下交流,就会造成身份错位,这种身份错位(identity mispositon)在社会心理学文献((Burke,1991; Stets and Burke,2005))中被表述为身份中断(identity interruption)、身份分裂(identity disruption)或者身份差异(identity discrepancy),据此我们推定(参见袁周敏,2011;Yuan,2013;袁周敏、陈新仁,2013;陈新仁,2013,2014)
        第三、身份选择的过程是交际双方相互选择与协商的过程。
        第四、交际者身份选择的错位会带来误解与冲突,甚至交际中断。
        第五、身份是交际者为达到语用平衡、满足交际需要可供调配的重要语用资源。
        上例的李某为了在朋友的框架下进行,使用身份标记语(朋友之间谈谈不好吗?)调用双方的身份作为语用资源以满足其即时的交际需要。恰当的调用身份作为语用资源则有利于实现说话人的交际需要。如例(2):
        (2) 学生活动中心在排练,其中一低年级学生A演老大的角色,一高年级学生刘某B饰演其司机,在休息期间:
        A1:刘师傅,帮我加点水。
        B2:哦,没问题,老大。
        由于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而准确的调用了身份资源,使其交际需要与语用力量达到了平衡状态,实现了语用平衡,因此也顺利实现了其交际需要。
        请看例(3)贾政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宝玉在一对中道“有凤来仪”时,众人大赞。其父贾政则:
        (3)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 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
                                                    --曹雪芹《红楼梦》
        该例中,贾政对其子出言粗俗、动辄斥责。然而“点头”以及“再题一联来”则难掩其喜悦之情。对此,王希杰透彻分析了中国父子身份的相关背景知识(秦旭卿[1989]2006: 13):
        贾政的对儿子宝玉的否定式的肯定,一来是维护了中国社会中父亲的尊严,二来也是为的不可纵惯了儿子。中国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总是极大的…讨便宜的是第三代,孙子才有资格得到祖父的肯定和赞扬。作为儿子,我就从未得到过我父亲的一句肯定和赞扬,所以我也能体味到作为父亲的贾政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对儿子贾宝玉的每一句批评斥责的文化内涵:对儿子的信赖、喜欢、期待,然而这一切全都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贾政可谓参透了身份背后的义务权力关系,他不仅了解身份及其运作的社会规范,而且明白通过不同的言语行为表述可以建构自己的身份;贾政“分别对四种人说话,显示了四种不同的身份。”(同上:15)
        对众门客,他和颜悦色,客客气气,文文雅雅,不是风度,对贾珍贾琏们直来直去,亲近而又有节度,对众仆人,毫不客气,但言语上绝不粗鲁。唯有对贾宝玉…,开口便是骂人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