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中国芭蕾应有中国韵味国内十大芭蕾院团首次“以舞论道”(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光明日报 韩业庭 通讯员熊一 参加讨论

    
    破解人才困境刻不容缓
    “人才问题”成为中国芭蕾舞界这些年难以言说的痛。不过,近些年各院团也在积极探索芭蕾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这次论坛上不少院团长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天津芭蕾舞团团长陈川介绍,在培养芭蕾人才方面,天芭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特别是自2005年起就制订了一年一度的“百日集训”方案,聘请海内外的著名芭蕾舞专家,这项工作已每年纳入芭蕾舞团的日常工作计划,成了常态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演员的业务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人才储备方面,天芭也努力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采取了与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舞蹈学校合作培养一批后备芭蕾舞演员的模式,定向培养一批天津芭蕾舞团优秀中专毕业生。同时,天芭也在积极筹备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摸索“团代校、校代团”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辛丽丽看来,芭蕾人才要“能舞能文”,除了舞蹈技能外,还要全面提升文化素养。为此,上芭从音乐、设计、美术、文学、经济、历史等各方面对芭蕾舞演员进行全方位教育,让他们吸取与芭蕾艺术相关的一切养分。
    辛丽丽不仅为演员的眼前考虑,更为他们作长远打算。比如,上芭的首席演员季萍萍已成为上芭的艺术总监助理,首席演员范晓枫因为跟腱的意外断裂不得不离开舞台,但现在她慢慢进入了教员的角色,而演员吴虎生也开始尝试编创,他的第一部中型芭蕾作品《难说再见》演出非常成功。“要帮助演员在离开舞台后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这样才能留得住优秀人才的人和心。”辛丽丽说。
    让更多观众在舞台之外感受芭蕾之美
    如何扩大观众群体,改变自身“小众艺术”的形象,决定着芭蕾艺术能否发展壮大。
    在本次芭蕾院团长论坛上,香港芭蕾舞团的做法让芭蕾同行颇受启发。据香港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卫承天介绍,香港芭蕾舞团目前的重要任务就是“探索芭蕾如何走出剧场,走进香港市民的生活中”。比如,他们经常深入到社区、街头、公园、山顶等不同地方,开展各种“短平快”的演出活动,“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更多市民更多地接触芭蕾、了解芭蕾,进而培养起更多的芭蕾观众”。
    内地的芭蕾院团近些年也在培养观众方面积极进行探索,比如中央芭蕾舞团从2014年开始,开展“芭蕾进校园”活动,让四所合作小学的学生上起了芭蕾课。中央芭蕾舞团所属的天桥剧场还每年举办15场“走进芭蕾”活动,由专业演员为观众讲解和展示芭蕾。同时,近年来一些芭蕾院团还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正如天桥剧场总经理刘精伟所说,演出或许容易忘记,但精美的手机壳、抱枕、芭蕾玩偶,能给观众留下相伴的记忆,增加观众的黏性。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冯英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芭蕾艺术已经立在了世界舞台之上,而要形成“中国芭蕾学派”还需几代人的努力。在演绎好、传承好古典芭蕾的同时,中国芭蕾舞人更要发展好自己的民族芭蕾,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精神的过程中绽放中国芭蕾的精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