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法庭 正是基于“小说的消逝”和“历史的再造”,2017年法国最重要的文学现场发生在10月7日,几十位思想家、学者、艺术家、作家云集在巴黎市政厅,围绕2016年巴黎第三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弗朗索瓦丝·拉沃卡的论著《事实与虚构》(Fait et Fiction),以模拟法庭的方式,分为正反双方,对事实和虚构的界限进行了大讨论。正方以弗朗索瓦丝·拉沃卡、阿力戎·詹姆斯、亚历山大·热芬三位文学理论家为代表,捍卫事实和虚构的明确界限;反方则以落朗·德·苏特、多里安·阿斯托尔、法比安·达内西三位哲学工作者为代表,坚持事实和虚构的模糊地带。 进入媒体社会,西方社会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和道德基础越来越给人焦虑。海登·怀特的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也遭逢卡洛·金斯堡微观史学的对峙。几乎与法国哲学界伦理学转向以及关于人文主义的新辩论同步的,是人文主义思潮和文学的伦理困境在创作中的复归,不少法国作家因为过度混淆事实和虚构被提起诉讼,又或者因为过度美化历史和犯罪而引发争议。经历了解构主义“文本泛虚构化”的激进时期,如今,抄袭和互文的界限在哪里?法国越来越多的“自我虚构”和“外向虚构”让读者疑惑人物生平和作品的界限在哪里?包括电视电影、网络游戏在内的影像文化对文学事实与虚构的冲击又在哪里? 事实不只一种,虚构也不只一种,这之间如果有界限,是明确的还是浮动的?如果没有界限,是有益的还是危险的?这一系列问题为这次讨论做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准备。模拟法庭从晚七点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两点,虽然没有分出胜负,但我们可以看到,法国的文学批评,不管是作家的创作心得,还是学者的评论文章,还是走在世界的前列,并且,这些思考的确是对法国文学创作在理论层面的一次重要总结和推进。 疗救的注意 作家雷吉娜·德当贝尔(Régine Detambel)今年1月推出了她的《三个前任》(Trois ex),以斯特林堡和他三任妻子的情爱纠葛为线索,从三位女性叙述者不同的口吻重塑一个她们心中的男性——这个神圣的“野兽”。这部新作不光是要对斯特林堡的疯癫谵妄作出“症候式分析”,分析痛苦生活和写作愉悦之间的辩证法,更多是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照顾的伦理”。德当贝尔一直致力于强调文学阅读对个体和社会的治疗功能,如今,这样的法国作家越来越多,可惜,他们的美学追求往往屈从于强烈的社会关怀,其人性探索的深度也有所欠缺。 《真实与虚构》 《三个前任》 与之相反,法国的诗人大抵继续沉溺于象征派诗歌形而上学的沉思中,写出来的诗歌犹如一张张精致的美人脸,缺乏特点,遍地沉疴,对社会的心跳变迁不闻不问,有时也不能怪受众越来越少,将其束之高阁。 但值得一提的还是有雅克·杜班的遗作《不和谐》,弗兰克·维奈伊获得龚古尔诗歌奖的诗集《战争安魂曲》,让-皮埃尔·西梅翁入选伽利玛出版社诗歌丛书的《给心爱女人谈论死亡的信》。 21世纪以降,法国大致还是一个自由包容的社会,但是包括移民、失业、恐怖袭击、欧盟经济在内,一系列内忧外患的接踵而至,似乎让这个社会连上世纪末承平岁月的表象也难以维持下去了。 21世纪以降,法国作家越来越人微言轻,同时也主动远离了萨特、马尔罗或者阿拉贡那样“直接”的“介入文学”,他们的文字经营,其批判性思维是要大于虚构工夫的,但这不意味着他们的作品只是在间接地为某种社会批判服务,既没有说教的野心也没有系统性论证,他们并非是要对症下药,期盼药到病除,而是把社会的肌体摆上手术台,忌讳流于感伤的同时,抚慰历史和当下的伤痛,希望引起一些疗救的注意,尽管这可能只是知识分子写作再一次集体的杞人忧天,但正如保罗·利科在《作为他人的自身》中的判断:“好的生活,是在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和他人相处,为他人服务”,这个出发点已经成为多数写作者的共识。 今年11月,第一本关于新世纪法国文学的专著在这样的情境中应运而生了,那就是亚历山大·热芬(Alexandre Gefen)的《修复世界:面向21世纪的法国文学》,挽救、治愈或至少好好对待这个世界已经越发明显成为新一代作家的关切对象,拒绝再玩后现代游戏,再次反省现实主义传统,或仅仅找回一点宗教般的慈爱,去自救,去关注那些在大历史中被人遗忘的脆弱的个体生命、被毁坏的社会共同体、令人不安的民主制度、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底层人口、福柯意义上“声名狼藉者的生活”;在过分个人主义的法国,重新去塑造一个文化疗救的集体想象,而非宗教上的狂热或政治上的谋划,弥补血缘之间的亲密关系,治愈社会的人际关系,倾向同情和修正那些个人记忆或社会组织留下的创伤经验,这些题材对于习惯阅读家族史小说或社会众生相的中国读者初看并不新鲜,但它植根于法国当下特殊的语境和文学自身发展的脉络中,作者的思考通常更为个人和深入,也很少语言泥沙俱下的大部头长篇小说,只要稍加细看,还是会有所收获。 文学的疲软是当下欧洲普遍的状况,法国可能还算做先锋的廖化,且文学毕竟是法国这个国家的底色。2017年的法国文学处在它的沉潜期,我们似乎不用太担心法国文学全面复兴的那一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