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新时代文化地标 张江:时代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时代。没有恢弘磅礴的时代之变、没有时代提供的精彩绝伦的故事,文艺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往今来,踏时代之歌、绘沧桑之变,是作家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孕育着无数经典巨作。聚焦新时代,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现实主义力作,是作家艺术家担当责任、践行使命的重要方式,更是文学艺术实现价值、确立新时代坐标的重要路径。 柳建伟:繁荣兴盛起来的文学是文化自信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之一。新时代需要一大批无愧于时代的现实题材文学力作。 古今中外,多数堪称伟大的时代,一般都有可与这些时代相匹配的伟大文学艺术创作。伟大时代大多通过这些创造性的描画,更加血肉丰满、气象万千,被后人清晰记忆。没有李白、杜甫的伟大诗篇,盛唐景象不会到今天仍活灵活现。没有巴尔扎克、司汤达的杰出长篇小说,19世纪法国大时代便少了有力证明。没有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家,19世纪俄罗斯可能会在人们的头脑中难觅踪影。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巨大变化,确实需要作家艺术家用如椽之笔精心描画。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的苦心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已经持续进行近40年。这40年中国发生的沧桑巨变,其深度、广度,都堪称前所未有。可是,当下文学却少有能称得上是时代文化地标的大书巨制。有高原、缺高峰,这是时代和作家艺术家的双重缺憾。 这种缺憾需要弥补。当前作家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如何认识新时代和如何描绘新时代。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困难众多,但中国作家别无选择,必须勇敢地站出来,担起这个使命和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