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从翻译研究的多重视角看口译的跨学科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1-21 《外国语》 余静 王斌华 参加讨论

    Exploring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Interpreting Studies as Seen from the Multiple Perspective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作 者:余静 王斌华
    作者简介:余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研究;王斌华,英国利兹大学翻译学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口译研究(浙江 杭州 310018)。
    原发信息:《外国语》(沪)2016年第20164期
    内容提要:国内口译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研究视角比较单一、跨学科路径不足的问题。本文利用翻译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视角,结合最近十年国外口译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语言学研究、文化研究、社会学研究、历史研究四个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借助翻译研究的多重视角,拓展口译跨学科研究的主题和方法,深化口译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口译研究的实际提出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
    Despite the boom of publication in Interpreting Studies(IS)in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a lack of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of its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explores several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IS by borrowing from the multipl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from translation studies.Based on an analysis into the recent publications in the West in the past decade,this article delineates four major promising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namely,linguistic,cultural,sociological and historical,in order to expand IS in China with substantial suggestions on research topics and approaches.
    关 键 词:口译研究/跨学科视角/翻译研究/多重视角Interpreting Studies/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translation studies/multiple perspectives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学视角下译者的资本形式和能力结构研究”(15YJC740124);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从浙江翻译家译作看方言翻译的创造性”(15NDJC035YB)。
     
    西方口译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迅速,在口译过程、口译教学、口译职业化等领域成果卓著。中国口译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近十年来发展尤其迅速。文献计量研究显示,中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口译研究论文数量自2004年起呈阶梯上升趋势,2010年达到峰值,2010年至2013年出版数量趋于稳定(王茜、刘和平2015:77-83)。这一方面说明口译研究十年来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显示,口译研究最近几年可能面临发展的“平台期”,需要寻找更多的突破口。事实上,无论是对近十年(2004-2013)(王茜、刘和平2015)还是对近五年(2009-2013)(Wang 2015:62-77)发表的期刊论文的主题分析都显示,口译教学依然以绝对优势牢牢占据口译研究的核心地位,其次是口译过程和口译实践。口译博士论文(2000-2013)选题重心稍有不同,半数集中在口译过程研究(仲伟合、贾兰兰2015:22)。这意味着,目前国内口译研究以教学为核心、以口译职业特征为导向的主体结构在近十年内并无明显变化。针对口译研究主题较为集中、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的现状,目前学界提出的解决思路大多围绕口译的跨学科研究展开(穆雷、王斌华2009:25;张威2012:13-19,等),相关思路虽提及社区口译、电话口译等新兴主题,但主要还是围绕认知心理学、篇章语言学和语用学等传统意义上的研究路径展开,未能在研究视角方面有本质的突破。
    突破口译研究“平台期”,需跳出传统的口译研究思维模式,站在口译研究之外,重新审视其他学科对口译研究的意义以及口译研究对其他学科的意义,最为便捷的一个途径莫过于借助翻译研究的视角重新审视口译研究的路径。翻译研究近三十年经历了“文化转向”(Bassnett & Lefevere 1990:4)、“权力转向”(Tymoczko & Gentzler 2002)和“社会学转向”(Wolf 2007:6)等多次研究视角转向,每次转向都源自相邻学科的最新发展,其视角从语言研究拓展到历史文化,进而到广义的社会研究,逐渐构建跨学科、多视角、开放性的学科体系。借鉴翻译研究的跨学科视角进行口译研究,优势有三点:一是可直接借助翻译研究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理论适用性强;二是可利用翻译研究开放性的多重视角,帮助口译研究者突破自身学科视野的局限性,重新审视现有视角,发现并创造新的研究热点;三是可促进口译研究和翻译研究的学科视域融合,在更高层面上推进“翻译学”整体上的跨学科发展。
    西方口译研究在世纪之初也一度面临类似的“平台期”,以Daniel Gile(2004:10-34)和Franz (2004:104-115)为首的多位学者曾呼吁在口译研究和翻译研究之间建立互动,并列出了多个共同的研究领域,包括目标语产品描写研究、社会学研究、翻译政策研究、功能理论研究等新课题。翻译研究和口译研究的跨学科互动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从翻译研究的角度考察口译研究,二是从口译研究的角度考察翻译研究,三是将口译研究和翻译研究放在同一个框架下进行考察。笔者考察了Elsevier、Taylor & Francis Online、JSTOR和Translation Studies Bibliography四个大型数据库的口译研究文献,发现西方口译研究近十年在多个视角都有大量成果出现,甚至吸引了大量的医疗和司法等专业领域人士的研究视线,呈现出鲜明的跨学科、多元化、开放型的研究趋势。本文集中讨论第一个思路,即利用翻译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来审视口译研究的现状,为中国口译研究突破“平台期”提供借鉴。文章综合分析最近十年西方口译研究最新成果,从四个跨学科视角探讨如何拓展口译研究主题,深化口译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课题供研究者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