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编舟渡海,几代学人共铸“辞海品牌”(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文汇报 许旸 参加讨论

    
    凝聚智慧,匠人匠心在一代代学人中薪火相传
    在学界看来,“辞海品牌”的权威性,不仅来自制作词条的素材是各学科科研结晶,更在于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当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两位元老束纫秋、巢峰曾对辞书编纂工作有过如是清醒论断:辞书是“典”,一般读者称之谓“标准书”,必须字斟句酌,力求确切可靠。那种拿来主义,只要作者写好,编辑一字不改就发的做法,不可倡导。经
    过几次修订,迈向成熟的《辞海》《大辞海》,既铸造了中国文化史上一项重大精品工程,又锻造出一支精益求精的辞海人队伍。
    从编纂第二版开始,《辞海》作者队伍就汇聚了国内一流学者投身参与。去年启动的第七版编纂工作,辞海编委会新增14位副主编、81位分科主编,多为国内学科带头人,整体编纂队伍达2000余人。可贵的是,一代代编纂专家在“编舟渡海”过程中反复推敲、严谨万分。为了让词条和释义经受考验,每版内容经一次次审校而成,引文或数据都逐一核对,哪怕一个标点符号,也需认真琢磨。《辞海》编纂处为第七版所做的案头准备中,光是对第六版《辞海》部分学科的解剖报告已有近百份。
    复旦大学教授熊月之几乎参加了近30年来每一次《辞海》的修订,并担任《大辞海》近现代史分科主编。在他看来,一代代学人的践行,正是一次次系统的知识梳理与学习,从中折射出一门门学科的演变与发展。“人类知识发展到今天,知识总量越来越巨大,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知识创新尤其依赖对学
    科前沿最新知识的掌握、对学科宏大背景的全面深入把握。创新,是在知识守成与变异的矛盾中展开的,在知识体系的新陈代谢中实现的。”
    当然,《辞海》《大辞海》在快速反映生活和时代发展的同时,也强调稳定性和科学性。有资深辞书界专家谈到,收词需经一定时间的沉淀和锤炼,《辞海》的现代性并非体现在见新词就录,更重要的是“守正出新”,对所收录词条尽力做出准确而科学的阐释。
    实时更新,辞海平台在数字时代再焕活力
    身处互联网时代,各种线上搜索引擎、在线百科令人眼花缭乱,今天我们为何依然需要《辞海》?有业内人士直言,一些在线工具书良莠不齐,并不能完全满足严肃的求知、科研欲求,用户迫切需要能够提供权威、准确信息的在线知识服务平台,而这正是辞海线上平台致力开拓创新的方向。
    借力最新的数字技术平台,“辞海”的生命力不断延续。第七版《辞海》将同步推出纸质版、网络版和适用于各种阅读
    终端的掌上《辞海》,并尝试推出一般内容的公益性使用,助力全民阅读。而《大辞海》在出齐38卷纸质本后,在线数据库初步亮相,并也将于2019年推出网络版。
    记者获悉,《大辞海》在线数据库按每年每账号每卷收取10至15元,全部38卷的“年费”是480元,相当于对5000万字《大辞海》的数字化再现。而正在建设筹备的网络版,则在纸质版原有释文的基础上,结合音频、图像、视频、动画甚至三维模型等,构建起有声、有色、有形的立体百科,突破传统纸质版仅能阅读文字和少量图片的局限,给读者更丰富的阅读体验。除了随时随地可以查询,网络版将保持实时更新,及时改错纠错、增补新词条、完善新义项等。
    但开放式更新,并非复制粘贴就可撰写。辞海平台结合了专家编纂的权威性、大众参与的开放性、现代网络的多样性,依然有专家编辑的三审制。可以说,权威性是《辞海》的核心竞争力,这让辞海平台在数字化时代依旧焕发着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