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连载(一)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中国教育新闻网 newdu 参加讨论

    《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连载段落
    (一)
    
    《巫王》
    父/子与英雄/家长
    很久以前,有一个强大的国王统治着一片广大而富饶的国土。这位国王是个精通魔法的巫师。国王年轻时娶了一位美丽的王后,因此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男人。不久之后,王后便生了一个儿子,然后王后把新生的王子带到他的仙女教母那里。仙女不仅赐予小王子魅力和智慧,还让他能够讨所有人欢心,学东西一点就通。
    几年后,悲剧突然降临:王后生病去世了。临终前,她叮嘱儿子在重大问题上请教他的仙女教母。听到王子发誓允诺,王后才安心地离开人世。失去母亲的王子伤心不已,但他青春年少,容易恢复,所以时间最终抚去了他的伤痛。然而,他的父亲却不是这样。王后的辞世令国王悲痛欲绝,什么也无法让他从无边的哀伤中走出来。
    终于,巫王决定周游世界,希望借旅行来散心。他用魔法造访了各种神奇的国度。有一天,他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湖边发现了一座城堡,便变成一只鹰飞了过去。在那里,巫王看到一位女王和她成年的女儿坐在一起,而且那公主长得比月亮和群星交相辉映还要美。他爱上了公主,心中的哀伤竟然破天荒地消失了。巫王在炽热的情感驱使下俯冲下去,用鹰爪抓起公主,飞走了。
    公主惊声尖叫,奋力挣扎,巫王只好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降落,变回了人形。“别害怕,”他对公主说,“我是个国王,而且爱上了你。我想和你结婚,把全世界的幸福都给你。”
    公主大声喊道:“如果你爱我,就把我送回家吧!”
    巫王不愿放弃公主,就为她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面满是黄金和鲜花,还有数不清的仆人。他指着宫殿,许诺道:“只要你嫁给我,这一切,还有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我都给你。”
    公主回答:“我只想回家去。”
    “那可不行。”巫王厉声喝道。之后,他用魔法给公主变出各种礼物和解闷的东西,其中一样是一只会说话和背诗的鹦鹉。然而,公主还是坚持要回家。于是,巫王用一团魔法云雾包围宫殿,不让任何人进去,也不让任何人出来,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城堡。
    巫王没有把公主的事情告诉任何人,但他每天都会去看望她。他给她送去各种礼物,一样比一样贵重,但公主还是不肯答应他。最后,巫王突然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他想:“公主之所以拒绝我,也许是因为她听说我还有个儿子吧!”从那天起,巫王便对那年轻人心生嫉妒。为了防止王子和公主相见,巫王便打发儿子到远方旅行去了。
    王子去了很远的地方,最后来到一个人人都郁郁寡欢的王国。王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那里的国王和王后便回答说他们的女儿被一只怪鹰抓走了,王后还把公主的画像拿给他看。王子对画中的少女一见钟情,发誓一定要找到她。于是,王后给了他一个装有公主画像的吊坠。勇敢的青年就这样踏上了征途。不过,他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去拜访自己的仙女教母,听取她的建议。她查阅了魔法书,然后大声宣布:
    “啊!我看见公主在哪儿了。可是,绑架她的人就是你父亲!”
    “我的父亲!”王子惊讶地感叹道。停顿了片刻,他又闷闷不乐地问:“公主是心甘情愿与他在一起的吗?”
    “不是,”仙女教母回答,“她被他的魔法囚禁着,一心渴望回家。”
    王子说:“既然如此,那么不管囚禁她的人是不是我父亲,我都要把她救出来!”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易。”仙女教母说,“你父亲是个神通广大的巫师,而且用一团魔法云雾包围了公主所在的城堡。”她又翻阅了一些书,最后终于说:“有了。公主有一只和她说话的鹦鹉,它经常飞出那片魔法云雾,前往乡间。假如我们能抓住那只鹦鹉,我就能把你变得和它一模一样,这样你就能飞进城堡,和公主说话了。然后,我就可以帮你们逃出来。”
    王子很快就逮到了鹦鹉,仙女教母便把他变得像鹦鹉的孪生兄弟一样。他飞越魔法云雾,来到了那座被施过法术的宫殿。一发现公主,王子立刻被她的美貌惊得说不出话来。
    “你怎么不吭声了?”公主警觉地问鹦鹉,“难道生病了吗?可你一向都那么会说话和背诗的呀!”说着,她捧起鸟儿,温柔地抚摸它的羽毛。王子恢复了口舌,开始赞美公主的美貌和亲切。公主听后释然一笑,知道鹦鹉没事。这时,巫王走了进来,公主立刻皱起眉头。虽然巫王带来了各种礼物,但她还是不肯跟他讲话。看到公主厌恶巫王,王子感到十分欣慰。巫王离开后,他又和公主讲起话来。
    “别害怕,”鹦鹉说,“我其实是一个王子,是你母亲派来的。我来这里是为了救你出去。”说完,王子变回了原形,把王后给他的吊坠拿给公主看。
    公主认出了那件首饰,喜出望外地说:“你说的是真的!我得救了!”这时,窗外的一阵喧闹声打断了这对年轻人,原来是王子的仙女教母坐着一辆由双鹰拉着的战车来救他们了。
    “快,”仙女说,“坐上战车。我们必须赶在巫王发现之前逃走。”说完,他们飞离宫殿,向公主的家中径直驶去。
    巫王在宫殿里觉察到了异样,于是变成一只鹰,立即飞向被他施过法术的宫殿。他发现那里已人去楼空,便动用自己全部的法术一查究竟。最后他终于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儿子把公主偷走了!“我要把儿子杀掉!”巫王恶狠狠地赌咒,“把公主也杀掉,还有那个多管闲事的仙女!”说完,巫王又变成一只长着尖喙利爪的鹰身女妖,一路追杀仙女。
    仙女知道巫王在追赶他们,便召唤了一场风暴来拖延巫王。最后,他们平平安安地抵达了公主的王国。与女儿再度团聚,公主的父母不禁笑逐颜开。
    然而,仙女教母却警告说:“我们一刻都不能耽搁了!巫王还在追赶我们,很快就会来到这里。要想拯救公主和王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立即成婚。”
    国王和王后欣然同意,当场便为他们举行婚礼。就在年轻的新人交换誓词时,巫王现身了。他愤怒而绝望,情急之下竟然向王子和公主投来剧毒,想要杀死他们。不过,仙女教母用魔法把剧毒都抛了回去,结果致命的剧毒击中了巫王自己。他倒在地上,沉沉睡去。国王和王后立即下令将他投入监狱。
    王子请求他们释放自己的父亲:“现在我们已经结为夫妇,他已不能加害我们。而且,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我的父亲呀。”
    国王和王后宽宏大量,释放了巫王,但他立刻变成一只鸟,飞走了。
    “我绝不会忘记这件事!”巫王对儿子和仙女教母厉声咆哮,“我绝不会原谅你们!”说完,他便消失在远方,再也没有出现过。
    那么,王子和公主呢?他们一起安居下来,开始新的生活,然后幸福美满地度过了余生。
    父/子与英雄/家长故事
    一开始,国王便已经结婚,走到了人生的中年时期。不过,这篇故事并非仅仅同国王有关,因为戏里还有另一个主角,那就是他的儿子——王子。也就是说,这个童话有一父一子两个男主角,而且情节富有深意。人到中年,许多男人不是已婚便是身为人父,或者承担起父亲般的责任,监管年纪更轻的男人。然而,对于他们自己的父亲而言,男人们仍然是儿子;对于地位更高的领导而言,他们仍然要毕恭毕敬。因此,男人便在发号施令的父亲式角色和恭敬顺从的儿子式角色之间摇摆不定。这篇故事用双主人公的方式惟妙惟肖地把握住了男人的双重角色。
    故事的焦点是巫王和儿子争夺美丽公主的斗争。这便是因弗洛伊德而为世人熟知的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父子之间的竞争是男性心理的核心。他的观点其实还可以推而广之,因为竞争往往也发生在男性师傅和男性徒弟、男性教师和男性学生、男性老板和男性雇员之间——每个男人都试图做得比别人好。父亲式角色和儿子式角色之间也有斗争,全世界的童话故事对此都有反映,如格林童话《魔鬼的三根金发》(The Devil with Three Golden Hairs)、塞尔维亚戏剧《三个神奇的乞丐》(Three Wonderful Beggars)和印度故事《天定姻缘》(The King Who Would Be Stronger Than Fate)。
    不过,这篇故事并没有止于俄狄浦斯情结,而是引入了父子心理的某些其他元素。王后去世后,国王无法从悲痛中恢复,因而借长途旅行消愁。在旅途中,他忽视了自己的儿子。这种情况对大多数男人而言都熟悉得令人心痛。在当今社会,父子关系通常非远即疏。父亲忙于工作,鲜有时间陪伴儿子,提供的情感支持也更少。因此,儿子渴望得到父亲的关爱,并且往往在中年时才认识到这份渴望究竟有多深。在此之前,青年男子通常都忙于排斥父亲,无法注意到自身“对父亲的渴望”。(有时父女关系也与之类似,但我在本书中只关注男性。)
    巫王虽然忽视儿子,但并非出于恶意或冷漠,而是悲痛使然。王后辞世之际,巫王经历了一场灾难性的中年危机。他创巨痛深,无法给予儿子任何心理上的支持。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因为父子之间的疏远通常是父亲灵魂受伤的结果。有些父亲是酒鬼,有些父亲是工作狂,还有的是暴君,或者过分胆小之人,但无论外在的缺点为何,父亲们无法给予儿子关爱的原因都在于内心的伤痛。他们只是无法给予更多,并非不愿给予。
    巫王的伤痛有助于解释他在故事中的越轨之举。当他看见年轻貌美的公主并疯狂地爱上她后,他的痛苦才终于消散。他憧憬着公主嫁给自己,这样就能再度快乐起来。这是男人中年时十分常见的桥段。由于深受中年危机之苦,许多男人都在年轻女子的怀抱中寻求慰藉。这种做法有时能够见效,但正如《巫王》展现的那样,更多的时候是以失败告终。
    《巫王》还展现了巫王的痛苦是如何激化父子之间的“俄狄浦斯冲突”的。巫王绑架了公主,然后为了她同儿子相争,因为他迫切需要,不顾一切。巫王犹如一头受伤的狮子,只要什么能减轻痛苦,他就死死抓住;不论是谁横加阻挠,他都爪牙相向,就连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受伤的父亲这一形象在许多男人的童话之中都曾出现。中世纪的《帕西法尔》是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圣杯的守护者渔夫王身负着永远无法愈合的伤。(我在第三章和第十章会对帕西法尔的故事详加探讨。)患病的父亲象征着男人在中年时面临的双重挑战:既要接受父亲的创伤,又要接受自己的伤痛。很多寻求治疗的男人的症结就在于此,而这篇故事同时为两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建议。
    王子前去解救公主前请示了仙女教母,得知自己的父亲就是绑架美丽少女的罪魁祸首。王子的反应具有年轻男子的典型特征。他把父亲视为恶棍,谴责那年长的男人,然后为了争夺公主在一场标准的俄狄浦斯式反叛中与父亲交战。通过这种方式,王子回避了父亲的痛苦和哀伤。在他眼里,父亲十恶不赦,恃强凌弱,而非遍体鳞伤,饱受煎熬。同其他的青年人一样,王子也对自己的痛苦和自己对慈父的向往加以否定。
    王子在故事结尾的成婚象征着男性从青年走向成熟,他对父亲的态度也随之转变。巫王被捕,身陷囹圄后,王子原谅了父亲,请求将其释放。许多男人都会在此与王子产生共鸣,因为人到中年之时,儿子们多已成熟,摆脱了青春期对父亲的排斥。而且,很多儿子自己也已做了父亲,知道身为人父的艰辛。在接受自己父亲的缺陷之后,长大成人的儿子希望冰释前嫌。然而,同巫王一样,并非所有的父亲都为此做好了准备:他拒绝了儿子爱的表示,怒不可遏地飞走了。在现实生活中,父亲往往没有同儿子和解便撒手人寰,给后者留下日渐恶化的创伤。
    英雄和家长
    正如山姆?奥舍曼(Sam Osherman)在《寻找吾父》(Finding Our Fathers)和迈克尔?古里安(Michael Gurian)在《王子与国王》(The Prince and the King)中所做的那样,许多作家都用动人的文笔反思过父子关系。诚然,这一问题在大多数接受心理治疗的男人身上都很突出,但在父子问题上达成和解仅仅是迈出第一步,在此之后还有一段漫长得多的旅程。男子气概的内涵绝不限于做父亲或儿子,因此《巫王》这篇童话还匆匆涉及了其他方面。故事中的两位男主角并非仅仅是父子,而且是国王和王子。国王扮演着家长的角色,他的儿子则扮演英雄的角色。家长和英雄是一对存在于世界各地神话中的原型,两者之间上演着一成不变的戏码:年轻的男人通过和平手段或暴力颠覆来取代年长的家长。英雄和家长实际上是同一生命循环的两个阶段,是同一个深层男性原型的不同方面。英雄是未来的家长,而家长则是昔日的英雄,《巫王》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二者的典型关系。
    绑架公主的巫王象征着走向极端的家长。他成了一个残酷无情、滥用权力的暴君,无视公主的权利和意愿。故事对这一点做了强化,称巫王在夺取公主时变成了一只鹰。鹰是一种猛禽,能够随心所欲地杀戮和吞噬,从罗马帝国到美利坚合众国,它一直是象征家长权威的传统符号。
    巫王滥用家长的权威,这正是他在故事中具有悲剧性的主要原因之一。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在《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中指出,衰老的家长通常都会变成暴君,将身边的人统统奴役。希腊神话生动地诠释了这一规律。一开始是乌拉诺斯,他是最初的家长神之一。根据神话的描述,他害怕自己的某个儿子会推翻他,于是把妻子盖亚生下的所有孩子都埋入大地,让他们重回盖亚的躯体之中。然而,其中一个儿子克洛诺斯逃过了镇压。长大后,克洛诺斯推翻了父亲,结果却听到一则预言,称他也将被自己的一个儿子赶下台。于是,克洛诺斯一等自己的孩子生下来便将他们一一吞食。不过,宙斯逃过一劫,后来废黜了他年长的父亲克洛诺斯。宙斯成为新的家长后,又听到一则预言,得知自己最终也会被某个儿子推翻!
    家长和英雄历史悠久的斗争对出生于婴儿潮,随后在20世纪60年代重演该剧的男人们而言肯定十分熟悉。这些婴儿潮时代的男青年抗议越战,对任何30岁以上的人都不信任,同家长式的人物势不两立。然而,30年后,他们也成了家长式的权威人物。女人们也意识到了这场斗争。作为母亲或妻子,许多女性都力图平息父子之间的争斗,但即便成功了也总是好景不长。原因在于,冲突是男性发展过程中的正常阶段,它帮助儿子增长力量,帮助父亲积累智慧。只有在父亲执着于家长角色,拒绝前进的时候,才会出现问题。从定义上说,父权制只能有一个家长,其他人——包括家长的儿子们——都必须服从于家长。因此,“英雄-子”必须等“家长-父”退位或死去后才能上位。假如长者拒绝让位,儿子就必须将其推翻。
    人类学研究证实,一种文化的父权和英雄色彩越浓,其中的父子敌意就越强;一个社会越是强调男性统治,俄狄浦斯冲突就越剧烈。那些令父子决裂的痛苦和竞争相当程度上源自男子气概的家长范式。在此,我们已经触及《巫王》中受伤的父亲所具有的深层含义。父亲的伤象征着父权传统内部的一个根本错误:父权制令男人们受伤,因为它强迫他们对男性权威俯首称臣,强迫他们同辈相争,还强迫他们提防自己的儿子。受伤的男人因而变成了伤人的父亲,养育出另一代受伤的男人。
    家长和英雄的冲突不仅发生在男人们之间,还发生在每个男人的内心中。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家长可以被解读为自我,即自觉意志、计划和行动的中心。青年时代,男人大多学会了克制自身冲动,因此人到中年,自我便如君临天下般主导着男人的自觉生活。此时,男人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元素,如陌生的情感、困惑的梦境和模糊的渴望。年轻而鲜活的英雄就是男性人格中这些新生方面的化身,但成熟男人却忍不住抑制它们,用内心的家长摧毁内心的英雄。
    超越英雄/家长
    巫王未能走出家长范式,他的儿子则比他成功得多。对此,《巫王》已经给出了解释。首先要注意的是,年轻的王子被母亲介绍给仙女教母并得到了后者的帮助。仙女是一个母亲形象,同国王代表的父权相对立。因此,《巫王》表明,男性必须借助女性的影响才能超越英雄。此外,王子还伪装成鹦鹉同公主接触。鹦鹉十分聪颖,能够学人说话,它们在童话中经常作为信使和中间人出现,可谓沟通的绝妙象征,同象征权力的老鹰相对立。《巫王》通过这一细节暗示,男人必须用鹦鹉象征的沟通取代老鹰象征的支配。还有一些男人的童话对这一暗喻做了进一步扩展,如非洲故事《孩子与老鹰》(The Child and the Eagle)。从老鹰到鹦鹉,从征服到沟通的转变对成长于英雄传统的男人而言绝非易事。这种过渡通常令人望而却步,无所适从,所以男人们往往求助于心理治疗。他们也从女性那里获得帮助,但并非以女性负责所有沟通的传统方式进行。在此,男人的任务就是从女性那里习得一些不可或缺的技能,比如表达感情。
    《巫王》总结了两种传统男性范式:父-子和英雄-家长。对于一切男性探寻自身意义的努力而言,这两者都是开幕式和起点。不过,故事也对这两种男性模型做了区分。所有的男人原本都是儿子,都有自己的父亲,但并非人人都必须成为英雄或家长。可以说,这篇童话发出了警告:如果男人无法成熟到走出英雄和家长式理想的樊笼,终将酿成悲剧。本书其余的童话描述的便是超越英雄和家长这场漫长艰险,一路充满惊奇,却又不时穿插欢声笑语的旅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