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二战结束时,作为从政治上反抗德国的手段,美国及其他国家不再教学生德语。很快,英语战胜其他候选者成为科学的语言。如今,英语几乎总是国际科学会议的唯一交流语言。自然科学精英期刊上超过98%的文章是用英语写的,科学家无论母语是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还是乌尔都语都必须能讲流利的英语。 英语成为全球性科学语言的过程引人入胜,说明了科学与政治的相互依存。正如戈丁向我们展示的,这个结果绝非必然,英语是在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偶然事件中取得霸主地位的,尤其是“纳粹暴行激发的反德政治浪潮”。谁也无法断定英语会永远是全球性科学语言,还是会有另一座“科学的巴别塔”出现——以及也无法断定如果它出现的话对科学是好事还是坏事。 【延伸阅读】全球语言近半数面临消亡 参考消息网2月18日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全球现存的6000种语言中有近半数面临消亡。 据德国《世界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的发言人在波恩称,平均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2月21日庆祝国际母语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母语课程,目的是鼓励联合国各成员国支持母语授课。 国际母语日自2000年起设立,目的是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幅受威胁语言地图,目前在上面列出了2474种语言的名称、濒危程度和使用地区。其中有230种语言自1950年起已经消失。 报道分析,语言受威胁有许多原因,如战争、民族被驱逐,迁移活动和不同语言的混杂。新的信息媒体则为个别语言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尤其是英语。 但语言消失通常并非因为遭受外部压力,而是因为操这种语言的人觉得不再值得使用它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就出现了这种情况。那里的400万居民总共使用800多种语言。沟通的增加促进了较大范围地区内人们的相互了解,但也导致语言消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巩固受威胁语言地位的要素是对母语持积极态度。在德国的萨尔州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法国的洛林,还有卢森堡,人们不仅讲德语和法语,而且还说摩泽尔法兰克语和莱茵法兰克语这两种方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