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圈影响力大 由《世界邮报》的编委会以及特约编辑——包括《国家报》、环球电视网/联合电视网以及上海一家在线时事网站的编辑——征集2015年最有影响力的思想领袖候选人。将戈特利布·杜特魏勒研究所2014年调查的重要结果纳入作为基准,德语圈人选由柏林《欧洲人》杂志创刊总编亚历山大·格拉赫审查。今后将纳入其他语种圈的分析,阿拉伯语是第一个要纳入的。 然后,候选人交由麻省理工学院彼得·格洛尔进行“集体智能”分析,格洛尔将候选人与维基百科、推特和博客(在中国使用相应的工具)上提及他们的话语进行相关性分析——即计算他们的“介数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数值,从而判断影响力的高低。 在德语圈与西班牙语圈中,排行榜前面被常见的国际声音所主导,与英语的全球排行榜存在重合,知名度一般没有超越所属语言圈的人则集中出现在这两个排行榜的后半部分。反映出思想在互联网上大致处于自由流动状态。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德语圈很少使用推特,显然是隐私偏好在起作用。 汉语圈的分析呈现出“一种语言、两个信息圈”的局面。由香港、台湾和海外华人组成的汉语“境外”圈排行榜显示出与其他语圈类似的影响力模式,那就是前面存在一个“国际层”。不过在中国“境内”,使用百度指数得出的排行明显不同——在通过百度搜索访问的逾7.4亿网页中,非汉语声音寥寥无几。 邓小平前翻译、该项目的参与者张维为说:“鉴于中国互联网人口以及信息技术产业的体量和规模,互联网上的汉语圈已经自成一家。在很多方面与互联网上的英语圈平分秋色。中国的阿里巴巴已经比亿贝和亚马逊加起来还要大。” 【延伸阅读】外媒:英语何以成为全球性科学语言 参考消息网6月30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19日刊发题为《 他们真的讲另一种语言》的文章,作者为 劳拉·斯奈德。文章称, 1674年,列文虎克首次观测到了微生物,他立即写了一封长信给伦敦的皇家学会宣布这一惊人的发现。他用的是荷兰文。皇家学会找了一名翻译把这位科学家的信译成英文,这样才能向学会成员宣读,并将其部分内容刊登于《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哲学汇刊》。该刊物是最早的科学期刊之一,面向全欧洲科学家发行,他们对这份刊物望眼欲穿,视之为了解最新发现的主要渠道。每个月,列文虎克收到最新一期后都不得不求助于一个会讲英荷两种语言的熟人和一本荷英词典来进行阅读,包括有关他自己的发明的报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