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再说语言的“约定俗成”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北京晚报 董树人 参加讨论

    语言上的“约定俗成”原则,在中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哲学家们关于“名”与“实”关系的辩论中,著名哲学家荀子就说道:“名无固宜,约定俗成谓之宜。”也就是说,一个东西叫什么名字,没有合适不合适的问题,大家都那样叫它,就算合适。
    在语言上,跟“约定俗成”原则相近的,还有一个“积非成是”的现象。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的产生,人们往往习惯于用语言的既有规则来衡量它,合于既有规则,就认为它合法;否则就会判定它不合语法或不合逻辑。
    年老的一些人士可能都还记得,上个世纪刚刚解放不久的五十年代初,曾号召大家学点语法——“为语言的健康纯洁而斗争”,上上下下人们掀起了学习汉语语法的热潮。当时举出的语言使用不当的典型例子当属“打扫卫生”、“恢复疲劳”。应当说“注意卫生”、“讲究卫生”,“卫生”是好的,怎么能把它打扫掉?干活儿、工作累了,应该通过休息“消除疲劳”,怎么能让“疲劳恢复”?当时有相当多的人,包括部分语文工作者,都认为上述二例不合语法,不合逻辑。可是这种所谓错误语言说法,并没有消失掉。在众多的百姓生活中,人们照说不误。几十年过去,再也听不到人们说它们属于错误搭配了。
    据专家学者们说,语言发展史上“积非成是”的现象屡见不鲜。像“每况愈下”原说“每下愈况”,“夜以继日”与“日以继夜”两说同义,现在都有人使用,其中一个被一些人认为属不当用法。前些日子被杨旭先生批评的“压轴”用法(见6月5日“知味”版),也属于这种情况。目前一些语文性的工具书像《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对这个词的注释,都分两个义项,一个是戏曲专业语义,一个是日常生活语义。承认两说都对。再如“确凿”一词,原来规范读法是“què zuò”,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文化人、司法工作者念“què zuò”,相当多的城乡百姓却坚持念“què záo”。近年,国家语言规范部门终于屈从了多数人的语言习惯,确定了“què záo”是规范读音。这也是语言的“积非成是”现象。时间久了,说的人多了,你不承认也不行。此种现象不胜枚举。
    有人认为,语言的“约定俗成”原则就是任语言“自由、自然发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知识大爆炸,互联网大发展,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热衷于创造新词新语新用法的时代,尤其应当加强语言使用上的监管、指导、引导,使语言的使用始终走在正确规范的发展道路上。
    改革开放以后,台湾来大陆探亲、旅游观光、经商的人带来了一句闽南语脏话“哇塞”,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青年男女为了追赶时尚,凡表现惊异、欢悦、赞叹的情绪和口气时,无不喜欢来一声“哇塞”,甚至有的老年人也加入这一行列,跟首善之区、文化底蕴异常深厚的城市极不相称。在笔者所供职的北京语言大学西墙外,甚至有一个“哇塞”店面。国内语言学界的人士反复告诫,那是闽南语脏话,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依然是我行我素,频频使用。
    前几年从网上传来了一个“屌丝”,也是一个脏词语。不知是哪个嘎小子把它用在了网上,使其流传开来。男性间使用已属爆粗口,很多女性也热衷使用。有一次我打开电视,一个公司年轻女白领正跟她周围的男女同事说:“咱们都是屌丝。”丝毫不知脸红。
    像上述两个低俗、影响语言健康、纯洁的词语,不引导,任其在社会上使用、流传,能行吗?谢天谢地,近一两年,使用这两个词语的人越来越少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