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大学用文言文写成的“120周年校庆第一号公告”发布后,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有人赞赏用文言文发公告“很厉害”,甚至开始盘点中小学课本中的经典文言文篇目;也有人直呼看不懂,“求白话文”;还有文言文爱好者指出文中存在“十二大知识性错误”。一时间褒贬不一。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形式,虽然在当今社会的沟通交流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作用和意义仍然值得重视。 文言文的表达优势 文言文由古人创造、使用并发展,自然也就带有古人的习惯特征,与白话文在语言表述上有很大不同。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苗笑武认为:相较于白话文,文言文在表达和沟通上更加精炼简洁,同时也更加雅致,富有文气和传统汉语的美感,特别适合一些庄重的书面场合与文化场合。比如,浙大此次用文言文撰写校庆公告,就显示出120周年校庆这一事件的庄重、严肃,也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对传统国学的重视以及浙大作为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冉启斌说:“文言文在意境、形式、音韵等方面具有特殊的美感,例如《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钱起《湘灵鼓瑟》中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等。这些名句精炼简洁,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内容丰富,如果翻译成白话文,则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两相比较,白话文在通俗易懂的同时,往往在韵律上缺少节奏感,篇幅冗长。而文言文能用寥寥数语传达出深层或多层意思,其凝练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是白话文无可比拟的。 文言文的现实意义 文言文作为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现代人特别是青少年学习文言文,不仅能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从古人的故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鉴,培养高尚品格。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无未认为,从文言文入手,可以洞晓和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和把握文言文,可以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培养高洁气质,铸就高贵灵魂。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必不可少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