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汉字的生命力(4)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言学论丛》(第五十辑 丁邦新 参加讨论

    1.3  语言中文字的功用 
    平常我们说话时不大会引用文字,但在一些特殊但常见的状况也会利用文字来帮忙。在说到自己的姓氏的时候,因为没有上下文,唯恐别人听不清楚,就利用文字的形体来说明。例如:“我姓李,木子李”。同样的例子还有:三画王、草头黄、古月胡、口天吴、圈吉周、耳东陈、二马冯、木易杨[2]等等。尤其有的方言王、黄不分,胡、吴不分,自我介绍时常常听到这一类的话。这种民俗的用法并不细究文字的构造,“吴”字不是口天,“杨”字不是木易,但达到用文字来说明语言的功能。 
    民间还有一些俗语也提到文字,例如普通話说:“八字还没有一撇”,粤语说:“十字还没有一画”,都是利用文字来加强语气。 
    文字中的形声字 
    我(1971,2008:525)讨论中国文字学的时候,曾经检讨六书归类的问题。最近有人(黄天树2012)除去假借以外,把其余的五书分为无声符字跟有声符字两类。其实这跟多年前戴君仁先生(1955,1970:143)的说法差不多。戴先生认为六书中前三类(象形、指事、会意)与声无关,后三类与声有关。我认为不仅要谈音,也要谈义。因此把传统的六书分为三类:字形表意:象形、指事、会意,字形表音:假借,字形兼表音义:形声、转注。 
    跟拼音文字比起来,拼音文字的音与义都来自语言;而汉字中的形声字既能表示大致的读音也能表示意义的大类。因为字形能够兼表音义是最完美的设计,所以汉字中的形声字大量增加,成为新生的生力军。 
    2.1  形声字从古到今的演变 
    要说形声字大量增加必须要有证据,最早的讨论见于李孝定的论文(1968,1986:43—73)。他的数据如下: 
    
    四十多年来,甲骨文又有新的资料出土,可以辨认的字数略有增加。最近黄天树(2012)重新统计: 
    
    检看形声字的比例,从三千多年前甲骨文的45.60%,到汉代说文的81.24%,再到宋代六书略的90%。数量的增加是非常可观的。如果说形声字的发展显示汉字找到了最有用的结构,那么这个结构就该有能产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