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聪、夏晓、曹佩弦)为了求学,弗洛里安·科麦亚在13岁那年,从德国汉堡来到英国海斯廷斯。在年少的科麦亚眼中,这个坐落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小镇与他的故乡相隔千里。然而,当时的他无法预见,未来的求学之路将引领他来到中国,一个真正千里之外的国度。 7年后,当少年变成青年,科麦亚又一次背上行囊,离开生活多年的地方,来到了北京。 作为一名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文言文专业的学生,就在今年,科麦亚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为期一年的交换学习计划。在这里,老师和同学都用他的中文名字“付鑫”称呼他。 究竟缘何科麦亚会在四年前选择学习中文?“因为天意!”听了自己的回答,这个20岁的小伙子不禁也笑了起来。 “16岁的时候我参加了英国‘高考’。我必须在中文和艺术两个科目中选择一个。我心想,既然不会画画,那干脆就选中文好了。”科麦亚解释说。 尽管决定仓促,但是科麦亚从未后悔。“中文学习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让我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中国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在科麦亚的中国朋友眼中,他也同样有趣。科麦亚喜欢把自己头发盘成发髻,说这样看起来像个道士。 明年6月,科麦亚将结束在中国的学习,回到英国。“我希望回去以后从事的工作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中国。” 也许,这并不只是科麦亚一个人的想法。今年,除了科麦亚,还有另外50名左右的学生通过参与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组织的奖学金项目来到中国学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