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世界华文媒体二百年(8)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新闻网 郭招金 参加讨论

    在海外,还有一种力量在坚持办报,那就是各种华侨华人社会团体。华侨社团、华侨学校和华侨报刊在很长时间里被称作华侨社会的“三宝”。三者关系密切,不断产生互动。目前在世界各地仍有许多由当地华侨华人社团主办的媒体。
    但随着海外华侨经济实力的崛起,大批华商涌现,华商办报时代到来。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南洋,当时的两大华商陈嘉庚和胡文虎在商业经营获得巨大成功之后,都把目光投向中文报业,由于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基础,他们创办的报纸可以吸纳诸多优秀人才,进行规模化经营。陈嘉庚1923年在新加坡创办的《南洋商报》和胡文虎1929年在新加坡创办的《星洲日报》,都具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刊登大量广告,进行商业化经营,并开展报业竞争,共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份报纸在抗战时期都积极主张抗战,体现南洋华商的爱国主义立场。1940年,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先到重庆,后到延安,慰劳抗日军民,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胡文虎全盛时期在南洋各地及福建厦门共创办多份“星系”报纸,如新加坡的《星洲日报》、汕头的《星华日报》、厦门的《星光日报》、泰国的《星暹日报》、香港的《星岛日报》、槟城的《星槟日报》等。胡文虎的“星系报纸”以“纯粹独资经营的商办报纸”为标榜,总管理处设在香港,胡文虎自任董事长。其中香港的《星岛日报》一直由其女胡仙接手到2005年才易手他人。在20世纪末,东南亚出现报业巨头张晓卿。他是个成功的商人,在20世纪80年代进军报业,先是收购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后又收购多份华文报纸,现在他的“世界华文媒体集团”共拥有马来西亚、香港、美国和印尼五大华文报纸和三十多份华文杂志,成为目前全球华文媒体中最大的媒体集团。有趣的是,陈嘉庚、胡文虎、张晓卿3位南洋华文报业巨头都是成功商人办报的又获成功的典范,他们都是来自福建的移民。
    在海外华文媒体创办者中,自始至终都有一批对中国文化执着的文化人在办报。这些人的办报活动可以称为“书生办报”,其中也不乏成功者。在香港,査良镛所办的《明报》和林行止所办的《信报》都是书生办报成功的典范。査良镛办《明报》时,每天为报社撰写一篇社评,他的武侠小说也在报纸上连载,很多读者是为了看他的社评或武侠小说而去买《明报》。林行止每天在他的《信报》上发表的财经评论,也曾风行一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中国学子留学海外,在当地华侨社团支持下,留在当地创办华文媒体,也有许多“书生办报”成功的例子。应该说,目前在世界各地的数百种华文媒体,大部分是由一些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情怀,又善于经营的书生在支撑这一片事业。
    四、二百年的发展历史给后人的启示
    世界华文媒体在200年发展历程中,经历起伏跌宕,始终生生不息,在低潮中等待机遇,在挫折中寻求发展。一部世界华文传媒发展历史,留给后人哪些启示呢?
    1、海外华文媒体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内生动力是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200年的发展历史说明,不管在哪个地方,华文媒体只要有一点土壤、一缕阳光及些少水分,它就可以发芽、生根并不停地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不管遭遇什么挫折,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华文化的这种魅力在办报人心中,也在读者心中,共同支撑华文媒体的生长与壮大。以印尼为例。1999年,印尼政府允许华人办华文报纸,在华文教育停顿几十年,华文媒体几乎绝迹35年之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竟有10家华文报刊诞生,总销量在2002年竟超过5万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