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世界华文媒体二百年(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新闻网 郭招金 参加讨论

    二、二百年间的四次大发展机遇
    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诞生的中文报刊叫《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一份月刊。木板雕印,线装书形式,每期约2000字,由两位西方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和米怜(William Milne)创办,中国人梁发(又名梁亚发)负责刻印和发行工作。该刊初印500册,后增至2000册,在南洋华侨中免费散发,其中一部分由专人带到广州,分送给参加地方科举考试的知识分子。该刊于1822年停刊。现在学术界公认它是中国近代报刊和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源头,也是世界上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虽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宗旨,我们将它作为近代报刊的起源,是基于它与此前的《邸报》相比较,有以下不同:一是有言论,有社会新闻报道内容;二是定期出版;三是刊有港口货物的商情信息。这已具备近代报刊的一些基本特征。所以,著名新闻史学家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一书中指出,该刊为“华文报纸第一种”,“为我国有现代报纸之始”。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诞生时,星马一带的华侨只有3万人左右,且大多数是文盲,尚不具备中文报刊滋长的客观条件。当时西方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寻求海外扩张机会。就在这份报纸诞生后4年,即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到新加坡开埠,宣布新加坡为自由港。此后,华侨下南洋谋生开始增多,但华侨人数总体上尚不足支撑中文报刊的成长。所以在第一份中文报刊诞生以后的几十年间,中文报刊始终处于幼芽状态。鸦片战争之后,华侨大量下南洋,还有大批华工被运送到南北美洲从事苦力,海外华文媒体赖以生存的读者受众逐步形成。所以,19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洲和南洋开始出现与华侨关系更为密切,新闻特性更强的华文报刊。比如,1854年在美国旧金山诞生的《金山日新录》是世界上第一份近代化的华文报纸,为周报。1856年在美国萨克拉门托尔诞生的《沙架免度新录》是世界上第一份近代化的华文日报。1858年,在英国殖民统治的香港出现第一份中文日报《中外新报》。1881年,《叻报》在新加坡创刊,这是南洋第一份由华侨自己创办并真正具有新闻报纸形式的中文日报。
    世界华文媒体诞生以后,200年间的发展道路曲折不平,有高潮,有挫折,也有沉寂。期间曾出现四次大的发展机遇。
    一是辛亥革命时期。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加速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推动了维新运动走向高潮。康梁变法维新的主张,震惊中外,许多优秀的中国人都投身报业,企图开启民智,唤醒民众,变革图存。紧接着,以推翻清朝封建政府为使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也在海外大办报刊。据学者统计,当时辛亥革命的先驱在海内外所办报纸120家,其中多数创办于海外,如日本、北美、南美、中美、澳洲、南洋等地都有兴中会、同盟会创办的机关报。这些革命党报刊发表的大量言论,唤醒海外华侨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心,直接为华侨参加辛亥革命作理论动员。梁启超1912年在北京一次演讲谈到辛亥革命迅速获得成功的原因时认为:“报馆鼓吹之功最高,此天下之公言也。”
    二是抗日战争时期。1929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南洋地区也未能幸免,许多华侨回到国内,华文媒体开始萎缩。但在二战前,南洋地区华文媒体再度繁荣。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东南亚和美洲地区的华侨都自觉投入到团结抗战斗争之中。当时海外出现办报热潮,《救国时报》、《先锋报》等大量抗日主张的报纸诞生。以至日本侵略军在占领新加坡以后,对当地华侨大肆进行杀戮,大约有3万名华侨在日军的这次大屠杀中丧生。日军迁怒于南洋华侨,认为如果不是你们支持中国抗战,日本早就打下中国。
    三是二战结束以后。日本投降后,海外华文媒体空前繁荣,许多被停刊的报纸纷纷复办,同时又出现一些新创办的报纸。据统计,从日本宣布投降到1946年的16个月中,东南亚地区新创办华文报刊230种,其中日报64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