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蔬、菜与菜色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报 黄金贵 参加讨论

    “蔬菜”是常语,好像不需解释。但什么是“蔬”,什么是“菜”?查查词典,转来转去,总是蔬=菜,菜=蔬。但为什么只说“菜农”“菜园”“野菜”,却不称“蔬农”“蔬园”“野蔬”?为什么只有“面有菜色”之语,却无“面有蔬色”之言? 
    不知源,就说不清流。“菜”从艸、采,采亦声,意为采摘而食用之草。《说文·艸部》:“菜,艸之可食者。”故“菜”是可食野草的总称。《诗经》第一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所采的都是野菜。先秦时食用蔬菜大都取自野生的“菜”,故只有“菜”名,没有“蔬”称。这与饮食结构有关。上古富家贵族不食“菜”,故饮食门类中有珍肴(牛羊猪肉)、百羞(富有滋味的禽鲜)、核(干果)等,却没有蔬菜一门。《国语·楚语下》说“士食鱼炙”“庶人食菜”,“菜”即指野菜。所谓“菜色”,即指荒年人们只以野菜充饥,故显出营养不良的脸色。《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词典》释“菜色”作“荒年人民吃菜度日”云云,缺一“野”字。荒年野菜也少,何吃蔬菜?但从汉代起,“菜”逐渐成了蔬菜总名,《诗·东方未明》“折柳樊圃”,郑玄笺:“圃,菜园也。”《南史·柳元景传》:“南岸有数十亩菜园。”这里“菜”都不是野菜而是园中培植的蔬菜,可见已用为总名。今天,“菜”也承古而用,作为一切可食菜包括蔬菜的总名。 
     
    “蔬”本作“疏”,作“蔬”是汉魏间人所改(参郑珍《说文新附考》)。“疏”是粗义,而不是蔬菜。《孟子·万章下》:“虽疏食菜羹,未尝不饱。”“疏食”,粗食,即粗饭;“菜”,野菜。“蔬”是汉魏间产生的字,这是园圃业发展的产物。“疏”的本义是开通疏理(参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引申为条陈。蔬菜也是园圃中条陈分畦而种植的,故“蔬”也是形声兼会意,指条陈、分畦之草本植物,于是它成了人工艺植的蔬菜总名。颜子推《颜氏家训·治家》:“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颜延之《陶征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这些“蔬”都指人工种植的蔬菜。随着园圃业的发展,人工种植品种的不断增加,“蔬”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但不包括野菜,且与野菜相对立。 
    至此,文首的问题迎刃而解。由于“蔬”古今都只作人工培植蔬菜的总名,而“菜”从汉至今都可指野生菜与“蔬”,即一切可食菜的总名,所指范围大于“蔬”,故今天只说“菜农”“菜园”“野菜”,诸“菜”都作总名,不可作“蔬”。由于“菜”的本义是野菜,而“蔬”古今都不可指野菜,故传自先秦文献的“菜色”一语,就指荒年人们食野菜之色,而今天决不会说“面有蔬色”。 
    这样,这些常语可作如下释义: 
    蔬:人工培植的食用菜。 
    菜:本指野菜;常作一切可食菜的总名。菜色:荒年贫者只以野菜充饥所致营养不良的枯黄脸色。 
    蔬菜:人工培植的可食用菜总名。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