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作“保”的字,按照现在的字形分析法可将其拆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从“亻(人)”右从“呆”,“保”字的实际构形是否如此,我们可以借助古文字来探究。 甲骨文: 殷商时期: A.(合集18970) B.(合集1473) (合集20305) C.(合集21494) D.(屯1082) 从殷商时期甲骨文的A形来看,我们很容易看出“保”字为一人弓身一手背于后托一子于背上之形,所以“保”的本义为“负子于背”,A形“保”字构形很形象。B形省去人的手形,依稀可看出“负子于背”的本义,B第一形人仍为弓身,第二形的人几乎为直立了。C形与B形相较“人”与“子”方向相反。D形“子”的头部填实。 西周时期: A.(FQ2)(H11:50) B.(H11:16) 西周时期的“保”A形为在“子”的手下添加一撇形饰笔。B形则添加了意符“玉”。且以上所列西周甲骨文A、B的“人”形均为直立。 金文: 殷商时期: A.(保父乙斝 集成15·9214)(保鼎 集成3·1002) B.(保爵 集成13·8170) C.(子保觚 集成12·6909) 殷商金文直接承袭甲骨文而来,A形的第一字更加象形,甚至将弓身侧立负子的人的脚都表现出来了,B、C与甲骨文相关字形全同,B为省去了手形,C为在“子”旁加有撇形饰笔。 西周时期: A.(保父丁觯 近出659) B.(亚保酉簋 集成6·3235) C.(大盂鼎 集成5·2837) D.(司寇良父壶 集成15·9641) E.(克盉 北京文博99.2) 西周时期A、B、C与殷商甲骨文、金文相同,D形在“子”的左右两侧均添加有饰笔以表示对称。E形仍从“玉”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