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李娟红:“反切成词”的形成条件及其特征——古人学术笔记中“反切成词”论述解析(11)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文研究》 李娟红 参加讨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析音词是词汇双音化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有限的字形与新事物的不断产生形成矛盾,且愈演愈烈,汉字的职用开始分化,出现越来越多的多义词。多义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缓解了汉字表意的压力,却也带来了新的矛盾:表达歧义、理解不顺畅,且它只能缓解却不能根除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另想他途。而由单音转化为双音,增加现有汉字排列组合的机会,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那汉语又该如何实现双音化呢?东汉初期佛教传入中国,中国沙门和学者在梵文拼音方法的启发下,创制了反切注音法。反切既以音系联,又通过上、下两字表音,责无旁贷地成为汉语实现双音现成的、便捷的途径,析音词便顺势而生。
    第二,合音词是汉语“配对”原则的结果。“配对”原则在汉语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汉语字(词)一直在努力寻求其对应方的出现。二、其对应方也在努力实现着与同类事物、原词表述的对称。“配对”在古人学术笔记所载之合音、析音现象中一直存在。同词之肯定与否定(“可、叵”)、同类表述(“卌、卅、廿”)、称谓用语(“婶、妗”)均在努力实现形、音、义的“配对”,也正因此,合音词才得以在双音化大趋势下“背道而驰”并得以成功。即使作为社会发展、语言丰富必然结果的析音词,也有“配对”原则作用的痕迹:从文人笔记的相关记载看,析音词之下字均为舌音字,其中将近90%为来母字,这是汉语“配对”原则的另一种表达:汉语词在实现现有词“配对”的同时,也在寻求着“配对”方与同类事物表达形式的对称。
    ①《合音词、“反切成词”及其在词典中的释义》(《辞书研究》1987年第2期)。
    ②《古代汉语合音词研究历史述略与理论辨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③陈敏《宋人笔记与汉语词汇学》(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④《减缩语略论》(《国文月刊》1946年第49期)。
    ⑤本例句取自笔者家乡河南新郑龙湖镇常用土话。
    ⑥指笔者据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汉语大字典》(缩印本)中所引书证及所释义项进行的分析。
    ⑦《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所载林根之《“廿”与“二十”》(1991年第1期)、《“婶”与“叔母”》(1990年第2期)、《北京话的“俩”与“仨”》(1993年第2期)分别对“廿”“婶”“俩”三个合音词的形成过程及时间进行了考证。
    ⑧见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第124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⑨见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8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⑩见俞理明《汉语词汇中的非理复合词》(《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