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刁晏斌:关于文言史的几个问题(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刁晏斌 参加讨论

    1.同质文言史
    语言总会发展变化的,文言自然也不例外,一些学者基于对不同时期文言形态的了解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刘志成说:“有些学者以为汉代以后的书面语只是先秦书面语的继承或模仿,把问题未免太简单化了。其实,就是刻意仿古的唐宋古文运动作家的作品,与先秦的语言也有很大的差别。”①李春阳指出,“文言文中,通常看不到方言色彩,而词汇句式的古今细微变化,似乎在表明口语对于文言的某种渗透。”[6]徐时仪谈到,“唐宋八大家的著作也是文言文中的杰作,其所用语言又与《史记》有所不同。究其原因,盖时代在发展,语言也在发展演变。”[7]
    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却长期从缺,主要因为受到以下两种认识的限制:一种是“不变说”,即认为后世的文言模仿之作与其模仿对象相比没有什么变化。谢序华就此指出:“人们历来认为文言是不变的,如《马氏文通》将韩愈古文与先秦文言当作同类语料使用;‘五四’时期斥文言为‘僵死不变’;当代,一般认为‘东汉以来,汉语书面语开始凝固了’,没有研究价值。”[8]有人虽然措辞略有不同,但表达的基本是同一个意思:“由于汉以后的大部分有正统身份的文人在著文时有意识地以先秦两汉散文使用的语言作为规范,严格遵循此种语言的规律进行写作。所以直至清末,甚至于‘五四’前夕的文言文作品的基本面貌与先秦两汉时期的文言文作品极其相似。”[9]另一种是“无用说”,即认为文言模仿之作虽然有变化,但是并不反映语言发展,所以对于汉语发展演变研究没有用处,比如有人说:“文言虽然以上古汉语为基础,但其主要作品均为后代所仿写,它既不能代表纯正的上古汉语,也不能体现后代汉语的演变。因此,在上古汉语的平面研究和汉语历史演变上,同样不会以文言这个范畴为对象,如果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以后代文言作品为语料,就会被视为‘犯规’”。[10]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所以,“古代汉语”通常是作为一个平面来研究的,“古汉语语法”实际上就是先秦语法,“古汉语词汇”实际上也是先秦词汇。[11]我们曾以“古汉语”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找到了不少以“发展演变”为名的论文,但是前边多带有“上古汉语”的限定②。而以“中古文言”“近代文言”等为关键词进行篇名检索,结果均显示为零。
    这一条线索的文言史研究,在前半截的上古范围内做了一些,而对此后长达1700多年的后半截的研究,充其量只能算刚刚起步,目前所见只有几篇论文和一本专著。③
    如果对文言史的这条线索做一简单表述的话,我们想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它的时间跨度最大,可以说贯穿了整个汉语史;第二,这条线索总体而言比较平稳,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第三,同质文言史可以分为前后两段,前段大致在汉代以前,是正宗文言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时期,后段则是“拟古”,时有一些细微的变化;第四,目前可以归之于文言史的相关研究,基本都是围绕这条线索展开的,但主要集中在前段,后段刚刚开始,很多具体的情况还不得而知,因此总体而言开拓空间比较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