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结论和余论 跨句结构的语法化与人们熟悉的语法化的理论有些不一样,它主要强调的是语法化发生在一定的构式中而非孤立的词项上。跨句结构“要多A有多A”的演变过程涉及了三个层次的扩展: (1)同构项类型的扩展(Host-class expansion),即增加了与构式共现的成员。这其实也是我们所提到的聚合关系的扩展。在“要多A有多A”的语法化过程中,核心动词“要”和“有”的宾语从只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扩展到形容词;从一个离散的量发展为一个连续的量。而且,在“要X有X”尚为并列关系或主次关系从句的时候,“要”和“有”的宾语互不相干,各司其职(“要X,有Y”),后来进一步发展变成了宾语同指(“要X,有X”)。 (2)句法环境的扩展(Syntactic expansion),即从两个并列的独立的句子到形成主次关系的从句,最后再形成仅有一个核心谓语动词的构式。 (3)语义-语用环境的扩展(Semantic-pragmatic expansion),即在语义-语用上增加了新的用法,增加了说话人的主观性判断,表示主观极限值。我们认为构式“要多A有多A”经历了一个主观化的过程。Traugott将主观性看做是一个语义-语用的过程。该过程中,语义的变化越来越倾向于说话人的信念或态度。考察“要多A有多A”的语法化进程,从语义-语用的角度入手时则会涉及该构式的主观化演变。人们主观性的解读赋予了“要A”和“有A”之间的逻辑关系。 以上三个层次的扩展在语法化过程中同时发生,但语义-语用环境的扩展是其扩展的核心特征,这就是语法化的扩展观,其环境概念指的就是语法化项本身和语法化项所在的构式。 本文对构式“要多A有多A”的历时考察表明,跨句的语法化也是语法化框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跨从句语法化的理论来解释构式的形成是一种新的途径。 引用书目: (1)不题撰人著《永庆升平前传》(光绪十八壬辰年(1892)宝文堂刊本)。(2)刘鹗著《老残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3)郭小亭编纂《济公全传》(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4)兰陵笑笑生著,王汝梅、李昭恂、于凤树点校《金瓶梅》(齐鲁书社,1987)。(5)李宝嘉著《官场现形记》(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6)罗懋登著《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明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7)西周生著《醒世姻缘传》(世界书局,1936)。(8)许仲琳著、李去翔编《封神演义》(《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明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9)张杰鑫著《三侠剑》(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10)黎靖德编、王显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94)。 注释: ①Clause也有学者称之为子句、小句等。 ②太田辰夫(1987):“多/多么”表感叹大约也是由表疑问发展而来的。“多/多么”在现代汉语中既可以表示疑问,也可以表示感叹。[12]282疑问和感叹的联系可参见石毓智(2006)。 ③除了“多/多么”可以用于感叹句外,“真”“可”“好”等程度副词也可以用于感叹句,但是情感色彩和感叹色彩最强烈的是“多/多么”。(参见杜道流2004)。 ④从句法上讲,影响从句独立性的主要是动词性的形式,而动词性的形式分为限定性的和非限定性的,这就包含了名词化了的从句。 ⑤根据Heine(1992)的语法化链(grammaticalization chains),语法化可以由共时变体推断历时演变的轨迹。(参见彭睿2009)。语法化链分为初始阶段、桥梁阶段、转化阶段和形成阶段。 ⑥例子引自Hopper & Traugott《Grammaticalization》第79页(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该书第一版于1993年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