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如何打破汉字教学的“瓶颈”———以《中国字·认知》为例谈汉字教材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世界汉语教学》第29卷 万业馨 参加讨论

    打破汉字教学“瓶颈”是人们多年来的共同愿望。怎样才是打破“瓶颈”?我们认为,须实现以下几点:学生对整个汉字符号体系有总体的了解和把握;对汉字(字)和汉语(词)的关系有比较清楚、深入的认识并具有主动学习汉字的能力。本文以教材《中国字·认知》为例就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一是改变思路———变一味追求识字量为“温故知新”,立足于汉字汉语特点和两者关系设计认知途径;变“语”“文”并立为相互促进。二是改变设计———将练习与游戏作为教材的主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字词复现率。三是改变“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教材只是为学生了解汉字符号体系和字词关系提供认识的平台;便于学生提高认知能力、优化思维方式。希望以此推动有关教材研究的讨论及“瓶颈”的打破。 
    作者简介: 
    万业馨,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汉语学院。 
    如何打破汉字教学的“瓶颈”?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讨论已久而迟迟未能形成共识的问题。鉴于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教材研究对此展开讨论。 
    改变汉字教学设计理念与打破瓶颈 
    汉字教学的“瓶颈”说的是影响学习者汉字学习进程的困难之处,对于这些困难之处的描述已见诸多论文,此处不再赘述。本文拟从教学设计理念的改变并以在此基础上写成的汉字教材《中国字·认知》(万业馨,2014a)为样本,对“瓶颈”的打破展开讨论。 
    1.1 怎样才是打破“瓶颈” 
    要打破“瓶颈”,首先需要有衡量的标准———怎样才是打破了瓶颈。只有这样,才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我们认为,以下三方面可以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目标,也就是打破瓶颈的标准: 
    1)学生对整个汉字符号体系有总体的了解和把握 
    汉字数量之多,众所周知,因此这常常成为形成“瓶颈”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与此同时,必须看到,汉字是一个符号体系,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系统性。因此,引导学习者摆脱一盘散沙式的汉字印象,了解汉字符号体系,是改进教学、提高效率的最佳途径,也是唯一出路。 
    2)学生对汉字(字)和汉语(词)的关系有比较清楚、深入的认识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十分密切。首先,汉字-音节-语言单位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古代,这个语言单位主要是词,在现代是语素(成词或不成词)①。其次,汉字与汉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同样类型的变化———汉字的形声化与汉语词汇的复音化(主要是双音化),两者都有效地限制了基本单位的数量,都有使符号与语义的关系更为明确的作用。形声化使得汉字符号与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联系更为清晰、直接;双音化则使词义指向更加明确、精准。再次,从语义通达的途径来看,一种文字使用的字符决定了文字到达语义的路径:拼音文字使用音符,通过语音到达语义(认知途径为形—音—义);汉字则大量使用音符和意符,早在20世纪8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显示:“在提取意义时,人们既具有形—音—义的通道,也具有形—义的通道。”(彭聃龄等,1985)不仅如此,单音的“字”从它所记录的语言单位那里获得了音和义,又通过各种组合成为双音词和多音词意义的构成成分。因此,学生如果能够从整词认知尽快进入对“字”的了解,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