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不同的认知方式反映在汉英语言上,就出现了表1中的差异。在汉语中,东、西总是在南、北前面,而英语刚好相反。 语内认知方式的比较常见于某种语言的认知语法,例如Radden & Dirven(2007:22)在英语认知语法(English Cognitive Grammar)中比较了现在时和进行时,就运用了全景框架和受限框架展现说话者两种不同的视角。所谓全景框架就好比说话者坐在飞机上描述下面的景色,既看到图3中Norwich、Peterborough两个城市之间的行车路线及其起点和终点,同时还能看到铁路沿线周围的环境;而受限框架则好比说话者坐在奔驰的列车上,从车窗朝外观看窗外景色,只能看到火车经过时刻的窗外局部景色。 上述两种不同视角反映在语法上,就形成了下列两个不同的句子。 当说话者用句(1)时,能够使听话者的大脑中出现火车行走的全程图和英国铁路网的火车时刻表,而用句(2)时,听话者得到的是火车行走路段的截面图。 本文简要介绍了CCH的三点主张,强调了比较的基础性、显性比较的重要性和认知比较的必要性。这些主张得到教育心理学、社会文化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的支持。本文还用实例演示的方式介绍了认知方式的不同,导致不同的认知结果。由于认知方式不易观察,外语教学通常从认知结果上的差异入手,由此来推测认知方式上的差异。目前CCH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是否能在成人外语教学中取得预想的成效,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对其进行验证和修订。 (本文参考文献请参阅《中国外语》2015年第12卷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