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论话题结构生成的线性机制(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外国语》2015年第38卷第 杨小龙 吴义诚 参加讨论

    3.线性序列 
    生成语法学者Kayne[21]声称,层级是人类语言中最基本的结构,并决定语言的线性序列。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线性序列并非层级结构的附属品(by-product),前者比后者在句法上更具解释力[5;6;27]。线性序列指语言的生成和理解都按照从左至右的序列依次进行处理。生成语法学者 Phillips[27:37]通过对英语中不同类型的句子结构重新分析后,指出“句法结构按照从左至右的序列进行构建;句子的生成和理解也同样遵循此序列”。近期的心理实验表明,线性序列是语言生成和理解的重要原则。 
    
    Gillespie和Pearlmutter[10]通过实验证明例(8)中出现的主谓不一致的错误源于线性距离而非层级距离。Frank和Bod[7]认为句子的线性序列对于语言单位的预测力要强于句子的层级结构。 
    Culicover[5:125]对一些英语话题结构进行了详尽分析后指出,“线性序列在决定很多语法现象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上起到了中心作用(central role)”。如下例所示: 
    
    在语句的动态构建过程中,先出现的“himself”占据了话题的位置,并开启了一个具有男性个体特征的语篇表征。(9a)中主语“Mary”与“himself”的语义特征发生冲突,故此句不合法。(9b)中主语“John”与“himself”的语义特征吻合,因此成立。Culicover[5:125]最终明确指出:“对于经典的约束条件,线性序列与语篇结构的互动提供了一个比原有句法结构更满意的解释。”②举例来说,汉语一个句子中可以包含多个反身代词“自己”,如“他们说自己跟孩子的关系很多时候能够折射出自己跟自己的父母的关系(凤凰卫视 /鲁豫有约 /2011 - 11 - 23)”。在交际语境中,说话人只能为多个“自己”选择一个视点中心[1]。按照线性序列,第一个“自己”的指称将决定剩余“自己”的指称。因此,三个“自己”只能回指同一个先行词“他们”。 
    Kiss[22]把通过语法层次结构来体现话题和焦点这两个话语概念的语言称为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discourse configurational language)。徐烈炯[40]提出汉语是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句首的位置是话题位置。基于此,本文认为话题结构的生成是按照从左至右的线性序列逐步构建的,线性序列与语篇的互动是汉语话题结构生成的基本机制。Topic[Subject+VP]是汉语话题结构生成的句法表征和基本序列,即话题成分有其固定的句法位置[35],话题结构就是按照话题在前、述语在后的线性序列构建的。从语篇角度来说,话题和述语分属不同的意义范畴,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关联理论将语言单位的意义分为两类:概念意义和程序意义(procedural meaning)[2]。概念意义表示语言单位所承载的概念表征,而程序意义是“通过缩小推理理解搜索空间来确认说话人的意义,突显某一假设而排除其他假设”[34:1571]。Wilson[33:12]进一步指出:“程序意义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听话者理解话语。” 
    我们认为,话题属于程序意义,其主要作用在于限制述语的表达并帮助听者理解话语。按照从左至右的线性序列,说话人往往使用先出现的话题为述语表达设定可资参考的框架,即限制随后出现的述语表达和听者的理解范围,从而产生最大的语境效果。述语则属于概念意义范畴,表达话题的相关信息。话题 - 述语之间的约束性条件则体现在“相关”关系上。“相关”关系的内涵就在于作为程序意义的话题对于述语表达范围的制约作用,这就是说,话题和述语之间存在一种依存关系。述语依存于话题为其设置的概念表征框架,其生成及理解同样依存于话题本身所表达的语义等特征,如“水果,我喜欢香蕉”。而“苹果,我喜欢香蕉”不合法的原因在于,作为程序意义的话题“苹果”限制了后面述语的概念表征。“香蕉”不属于“苹果”的概念范畴,故此类话题不可接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