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无定代词“有”与动词“有”及相关句子的辨别(4)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文字研究》 潘玉坤 参加讨论

    
        这似乎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疑案。俞樾深通古书文法条例,他说了一些支持后说、也似乎颇有道理的话:“若以直躬为直身而行,则孔子亦当云‘吾党之直躬者’。下文无躬字,知躬是人名也,因其直而名之曰直躬。”(《群经平议》卷三十一)不过如果考虑到《吕氏春秋》重复人名时说的是“直躬者请代之”(不是躬请代之),《长短经》引孔子语为“吾党有直躬者异于是”,则俞樾的解析就有必要重新思考。从语法通则看,者字结构由谓词性成分加助词“者”构成,“直躬者”、“直者”都是合乎规范的说法。问题在于,“吾党/楚有直躬者”中的“者”却有可能是语气词;如果“直躬者请代之”、“吾党有直躬者异于是”文字没有错讹,则可以藉此掉转来确认“吾党/楚有直躬者”中的“者”是助词而非语气词。再来看《论语》“直者”的说法,就语言运用通例而言,把“直躬者”简称或简化为“直者”,是一点障碍都没有的。“直躬者”、“直者”并存,其实更有利于将“直躬”训解为“直身而行”。可见,俞樾注意到的现象是完全可以重新解读的。还需交代的是,《韩非子》作“楚之有直躬”,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梁启雄谓“‘之’‘有’二字,必衍其一”,①其说当是。综上,笔者倾向于认为“直躬”本是一个谓词性的称呼。事实上,古代诗文中,“直躬”就经常作为形容人品行方正的词来使用,如:①直躬易媒孽,浮俗多瑕疵。(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②(张)镐直躬居位,重德镇时,其为人也鲜矣。(《旧唐书·列传第六十一》)③(王)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宋史·列传第五十二》)
        六 “有”之前可以出现先行词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认为:“‘有’作‘或’用,上无先行词。”②实际上,这种提法是有问题的。前文已有“国人有梦众君子立于社官”(《管蔡世家》)、“死有重于泰山”(《司马迁传》)等,又如:
        1.生亦我所欲,所欲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孟子·告子上》)
        2.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韩非子·喻老》)
        3.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史记·秦本纪》)
        对例1作些说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中的“者”都是语气词,下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不用“者”可证;既如此,两个“有”便是无定代词无疑,而“所欲”、“所恶”当然都是它们的先行词。不仅如此,“所欲”、“所恶”还在下句充当“莫”的先行词。关于“者”是语气词,还可以拿丰子恺1941年为刘伯庄逝世而写下的“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做参证③,较之《孟子》,丰氏两个“者”全删,意思不变而益显洗练。
     
        注释:
        ①梁启雄:《韩子浅解》,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77页。
        ②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160页。
        ③转引自刘照书:《所恶有甚于死——忆父亲刘伯庄生命的最后日子》,《贵州都市报数字报》,2010年11月26日。
     
      (本文刊于《中国文字研究》2015年第21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