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历史的思想形象——方维规教授访谈(5)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社会科学论坛》 方维规、符鹏 参加讨论

    中德之间的传媒研究
    符:这套丛书听上去很有吸引力,应该会在青年学人和学生中产生良好的视野拓展作用。非常期待您将要写作的这部著作。对,我注意到,2000年您完成参与近代词汇研究项目后,回到特里尔大学任教。这个时期,您开始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互联网与中国”。我估计没有人能将这个课题与之前的概念史研究联系起来。它们显然是没有关系的两个领域。您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课题?
    方:学术研究本来就没有禁区嘛!我当时并没觉得转到另外一个陌生领域,是多大的学术挑战。当然,对于一辈子固守一个领域的学者来说,可能不容易接受。其实,当时我在特里尔大学语言文学传媒学院的传媒系工作。因为工作需要,就需要教授传媒理论。那时候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兴起,在学术层面还没得到很多关注和研究。我对中国的现实变化非常关心,也希望通过某种途径来理解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就选择“互联网与中国”这个题目,希望讨论全球媒体在中国的地域和文化特色。
    符:您这样解释,我就能明白了。事实上,德国学者在传媒领域的研究颇有特色。与美国的应用性研究不同,他们更关注技术哲学和媒介理论。这些特色是不是对您的研究有影响?
    方:当然。德国的传媒研究在世界上非常有名,我在课上教的主要就是这些研究,理论色彩很强。这些理论对我观察中国的互联网问题非常有启发。在研究的过程中,当时德国一家最大的网络杂志邀请我写文章介绍中国的互联网状况。我便持续写了一段时间,有点像连载文章,是我著述中最通俗的文章,分析互联网在中国兴起后出现的种种新的现象,并预测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有一篇叫《经由插座的民主》,也可译为《插座中的民主》,也就是,只要接上插座,你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许多事情,世界向你涌来,谁都拦不住,中国的政治生活和人的意识会因此发生很大变化。后来这些文章结集出版,成为德国第一本讨论中国互联网的著作。
    符:听您的介绍,这应该是一本非常有趣的著作。我注意到,您的教授论文大约也是在同一段时间完成的。2002年,您获得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教授资格。我看到有的评论说,您是三十多年来第一位在德国获得汉学教授文凭的华人。
    方:哈哈,是有这样的说法。不过,我更在乎学术研究本身的意义,而不是这些外在的说法。获得教授资格后,我分别在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和特里尔大学教授文学、汉学和传媒学,主要精力集中在概念史研究。
    符:到了2006年,您回国受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当时是什么契机决定回国的?
    方:虽然远在异国,但我对中国学界的进展非常关注。我注意到,2000年以后,国内学界在很多研究领域的开拓和推进,展示出相当有深度的学术品质。当时我想,如果自己的研究能够更直接地切入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与国内学者进行交流和对话,那么,自己便能够更有效地回应不同领域的议题。其实,当时很多德国学界朋友希望我留在那里,顾彬曾在一篇文章中很惋惜地提及此事。但我思量再三之后,婉拒了他们的美意,决定回国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