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作家,应具有人文观念,具有普世价值的认知。” 记 者:今年,中国作协开展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文学作品出版扶持专项”的活动,您认为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前景如何?发展过程中又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 尤凤伟:应该说国家对少数民族创作还是重视的,如前所言,同样有一个升华问题,有言“民族的便是世界的”,也必须是升华之后方可达到的境界。不能仅限于穿着本民族的衣服,说着本民族的语言,遵循着本民族的生活习俗,讲着本民族的故事。身为作家,还应具有人文观念,具有普世价值的认知,如此写出来的作品,才能融入中国乃至世界的大潮中。 记 者:尤老师这几年没见您有长篇出版,却不断见到您关注现实人生的中短篇作品,影响都比较大,请问为什么有这种转向? 尤凤伟:确如所言,一是年龄大了,长篇写不动了,当然关键还是觉得长篇不是当下读者的阅读选择,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已不再有时间与精力读大部头作品,更倾向于读发表于期刊上的中短篇小说。似乎文学界有两种认识,一是认为长篇难写,二是认为短篇难写。我个人认为写中篇的要求更严格一些。要有一定的容量,还要有所节制,要讲究结构,讲究人物塑造,还要语言精到,有可读性。总之,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在内。 初学写作者,还是从短篇写起为好,易于驾驭。有人将短篇的难度说的神乎其神。称为小说皇冠上的明珠,耸人听闻。佳作才是“明珠”,达不到“明珠”的标准难道就不能写短篇了么?长、中、短篇作品皆有不同的难度,写好都需下气力。一般来说,努力加才气,长中短都能写好。我曾经建议春风文艺出版社出作家的长篇、中篇集与短篇集,以展现其写作水准,其中有我本人的一套,水准是均衡的。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