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文学工作者要以关注人民书写社会为己任”(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贵州民族报 王杰 罗倩 参加讨论

    “一部好作品应该具有钻石的品质:坚韧而有光泽。”
    记 者:您不仅是作家,也是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在您看来,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
    尤凤伟:我认为:一部好作品应该具有钻石的品质:坚韧而有光泽,前者是思想性,后者是艺术性。当然,做到不易,只能是个目标。
    记 者:您的作品具有很强烈的画面感,比如之前的《生存》就被改编成了口碑很好的电影《鬼子来了》,虽然整个过程有些许不愉快,但许多读者和观众还是很期待继续在大银幕上看见您的作品,对此,您怎么看?
    尤凤伟:我的小说有好几部改编成影视作品,《生存》改编为《鬼子来了》是其中之一。我的作品有一定的影视因素,如故事性以及画面感。从小我就喜欢电影,中学时订了许多影视刊物,开始写作,头一个作品是电影剧本。只凭着一腔热情当然不会成功。后来写小说,一个叫《爱情从这里开始》的小说被八一电影制片厂相中,就拍出来了,还得了个国家奖。后来又改编了几部都很平庸。再后来就是改编《生存》,就发生了你所说的不愉快。情节离奇跌宕,时过境迁,已没有说的兴趣了。但我相信,我的许多作品在若干年后是会拍出来且拍出好片子,如长篇《中国一九五七》《衣钵》以及若干中篇小说。
    “不要总是指责中国人不读书,光看手机。”
    记 者:在去年年底的访问调查中发现,我国每年的人均阅读量只有1本多一点,与许多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您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能否给广大群众提出一些择书或读书的建议。
    尤凤伟:读书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多读书,多受益,这是一定的。大家常常拿国内与发达国家比较,就是我们读的少人家读的多。人家在机场候机抓紧时间读书,而我们是在划拉手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复杂。主要还是社会大环境不同。发达国家所以发达,就是国民的文化素质高,而这素质自然是建立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努力就能通向成功。于是读书学习就成了人们的第一需求。
    大体上说,阅读分功利性专业阅读与非功利兴趣(消遣)阅读。前者哪个国家都差不多,学生要学功课,专业人士要读专业著作,牵扯前途与饭碗问题。而所谓的兴趣阅读便大相径庭了。我不晓得国外情况,只晓得国内人对这种阅读并不热衷,随着社会的日益乖戾,人人对文学阅读似乎不再像从前那么有浓厚的兴趣。一个原因是有读小说之外的多种选择,另外,小说本身存在着与社会人生隔膜,作者写作只着眼于对个人情绪的抒发,导致小说失去了与民众水乳交融的特质。因而引不起读者的兴趣,遭遇冷落。除了文学阅读,还有就是资讯阅读,资讯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社会事务,现在人们整天划拉手机看的就是这方面内容。所以不要总是指责中国人不读书,光看手机。
    至于如何选择书籍,这很难讲。“正确”的说法是要读好书,但什么样的书是好书?难以论定,况且有些真正的好书,上不了排行榜,只能自生自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