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写作要认真对待,精益求精。” 记 者:您的每一部作品都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心打磨,像《中国一九五七》就历时三年才完成,但当下有的作家为了迎合市场,开始商业化的写作,一年可能就出现无数的作品,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尤凤伟:即使是天才作家也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打磨。曹雪芹的说法是“批阅十载”。就是说对写作要认真对待,精益求精。一位作家自得地说,他每天写万字,不改。我做不到,每天顶多一两千字,还需要修改几遍。速度且不说,我的体会是稿子改不改大不一样。有的作家进行的是严肃文学的写作,有的是进行商业写作,谋求的是经济利益,这是两个轨道上跑火车,不可同日而语。德国汉学家顾彬说中国当代文学全是垃圾,当遭到反对时又解释说他所说的垃圾是指卫慧、棉棉等人的作品。在我看来,真正的垃圾还不是卫棉们写的这类情感小说,而是一些昧良心写出的作品,这类作品在市场上很吃香,但为真正的作家与清醒的读者所不齿。 还要说一点的是:即使为经济利益粗制滥造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有的作家(甚至所谓大伽),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但是经济利益)找人代笔就很恶劣了。不断出版海量的小说、诗歌、专著,给人的印象是全才,大才,什么体裁的作品都能写,且写得快,一本又一本往外甩,一甩甩出五、六百本书来。其实从作品也完全可以看出不是他写出来的。我曾写了篇短文指出这是鸡下出了鸭蛋,说的就是这个乱象。 “贵州是国人向往的地方,贵州作家要有大视野,才会有大作品。” 记 者:您认为环境是否会影响一个作家的创作?贵州是一个有山有水城市,与此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你认为本土作家在创作时该如何利用好自身的环境优势? 尤凤伟:应该是有一定的影响,所谓环境应包括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比而言,人文环境对作家的写作影响更大。我初中毕业后在工程队拉板车,当时工程队注重工人的阅读活动,效果也很好。我便写了一篇短文(头一回见铅字)《一片读书声》。而自己也开始有了读书兴趣。写作亦然,我的初中班主任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他提倡写作,同学们也响应,我也是在这种范围里爱好文学。当然这只是小环境。 贵州是国人向往的地方。黄果树瀑布世界闻名,有一年,受邀参加贵州的一个文学笔会,后来没去成,一直很遗憾。地域对作家写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初始写作,然而有一个升华问题,我们常常将基层写作者(大多在文化馆)的作品称为“馆子味”,就是没从地域里逃出来。福克纳的写作背景被称为“一个邮票大小”的地方,但他的作品却升华为世界性的。能不能从地域中跳出来是作家的一个境界问题,或者说功力问题。有大视野,才会有大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