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加上李安两张大招牌,让我走进阔别已久的电影院,看了电影《色,戒》,感慨良深。看完电影,又正好读到龙应台对该片背景的解读,有些东西不吐不快,尽管很少写这方面的文章。 故事以抗日战争中的上海为背景,似是剥离了政治色彩,但影片中的背景很多地方表现出日本占领下的上海兵荒马乱、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人人自危,立场不言自明。李安的电影在情节安排、人物心理过渡等方面比原著更完善,更好地体现了色、戒这对矛盾和主题。张爱玲的小说起名《色,戒》,李安电影的英文翻译为《Lust,Caution》。 lust,意为强烈的欲望。老练孤僻的易先生对王佳芝开始是一种征服和发泄的强烈欲望,后来在这场游戏中动了真的感情。王佳芝本来是带着使命与易交往的,但随着交往的深入、肉体的纠缠,也发生了身体和心的强烈欲望,张爱玲的小说中写道:“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随之,对易产生了感情。“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Caution,意为警告,戒备。易先生的职业敏感使他对任何人都保持着戒备,因为任何的闪失可能就意味着丧命。王佳芝在接受使命前往执行任务时,也知道面对的是一个杀人如麻的魔头,内心高度警觉,她的临场演戏既要到位、真实得不被老练的对手识破,又要防止自己陷进去。 色--戒,Lust--Caution,组成一对矛盾,在影片中不时爆发冲突。影片也以此为线索展开、延续。两人的戒心都被色所破,不仅在于两性的吸引,更是环境使然。剧中易先生说了句话,他说他所结交的都是社会名流政要,但他从他们眼中看到的唯一的东西就是恐惧,他又何妨不是如此。他很清楚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从他神经的过度敏感、从他住处、办公地点的过度戒备,可以看出他的惶恐和不安,从而渴望发泄,渴望暂时的安慰和温暖。清纯的王佳芝初入社会,偶然卷入爱国学生自发的暗杀行动中,莫名其妙、毫无浪漫地失去了贞操,心灰意冷逃离香港后,回到上海处于一种寄人篱下、朝不保夕的恶劣环境中,心中有渴望爱和温暖的需求。相逢何必曾相识,两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使他们都渴望温暖、安全和慰籍,哪怕是暂时的。这样的情况,使得训练有素的老特工易先生也没能抵御住色欲,失手差点丧命。王佳芝面对情欲的诱惑,已意识到不能自拔的危险,电影中她对老特工老吴不能自已地吼道“他(易先生)想要的不仅是我的身体,更想往我的心里钻,像一条毒蛇一样折磨我、征服我”。但是单纯的学生业余特工在爱和欲冲动间忘记了你死我活的告诫,“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冒着付出生命的代价为情犯戒,暗示放走了易先生。 以色为诱饵是很不为人所齿的手法,既低劣,又很不人道。人不是简单的动物,性和情是很难完整划分开的,以色为诱不仅伤害了色诱者的身体,也摧残着其精神,违背人性,也就常常可能出现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情况,也常常出现悲剧结局。 《色,戒》的悲剧折射出人在特定环境中宿命的无奈,情欲和性只是一种载体。大千世界色的种类繁多,色是种种欲望和诱惑,虽然色即是空,但又有多少人能够悟透并且心口言行一致;食色性也,本能使然,要抵御不当的种种诱惑需要Caution,需要坚强的意志。被父亲重新结婚后遗弃的王佳芝偶然被邝裕民引进了学生戏剧团,生命自此如戏剧般发生了转折。在和平年代,王佳芝所出的差错也不至于年纪轻轻就失去生命,然而在兵荒马乱、草菅人命的时代,一个“小小”的、源自女人善良本性的失误就使王佳芝和她那帮冒失的热血青年牺牲了生命。明知所从事的事有生命危险而往矣,是有理想和信念的勇士。而为命运和环境所驱使非自愿和清醒的卷入者呢?是否应该为没有悟透色即是空而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当初亚当和夏娃并没有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