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魏微:第三河岸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爱思想 魏微 参加讨论

    这篇小说有两个译本,一本是赵英译的《第三河岸》,另一本译做《河的第三岸》,译者的名字忘了。我喜欢前一个译本。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短篇之一,作者是巴西人罗萨。在国内的选本里鲜有见到,问过很多朋友,都说没读过。余华读过,我见他写过一篇观后感,比小说的篇幅还长,也是极尽赞赏之能事。我喜欢这篇观后感——仅仅因为它是《第三河岸》的——虽然没能读下去;余华的诠释和我的诠释不一样,我知道,那是因为我们对小说的敏感点不同,而它都给了我们同等的恩泽。
    小说讲的是一个少年,和父母兄姊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父亲突然乘船而去,在离家不远的河面上漂荡。他一直没有回来,但也没有远走高飞,只是漫无目的地河上漂泊。不管刮风下雨,烈日严寒,他总是头戴草帽,衣衫单薄,一动不动地坐在船尾。
    他一年年地老了,没有人猜到他是何用意,也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活下来的。一家人迅速地垮了,哥哥姊姊去了遥远的城市,不久把母亲也接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
    河水不断地流淌,清新,永恒。我开始感到衰老的痛苦:生命竟是那么短暂,无望。我得了风湿病,情绪越来越糟。而他呢?他又怎样?我开始重新思考他的所作所为。我想他一定也是个饱尝生活艰辛和煎熬的人,可他为什么非得下水了却余生呢?
    我决定去河边寻找父亲。……跟他说,父亲,你回家吧,让我来接替你的事业。……
    由于极端的恐惧,我大病了一场。从此以后,再没有人看见父亲,或者听到父亲的消息了。我陷入了深深的精神危机,成了名符其实的行尸走肉。我的前途一片空虚,我的命运就是在孤独、绝望中等待死神。我盼望死神早些来临,我要尽快离开这片沙漠,把自己装入一艘小船,任河水把我带到天涯海角。这河水……这河水清新,永恒……
    小说文笔优美,差不多可以到诵读的程度。然而比优美更重要的是它的神秘性。像一切的优秀小说,它是不能说的,一说就错了。父亲为什么离家出走,终生在河面上漂泊?作者没有解释,也无从解释。这有点像霍桑笔下的威克菲尔德,有一天心血来潮,在离家不远的小阁楼里一住就是二十年,每天窥伺家人的行踪……霍桑也没有解释。它存在着,是人类的一部分事实。仅此而已。
    而儿子呢,绝望之下,为自己所不明了的情绪支撑着,竟要步父亲的后尘。后来因为胆怯没有成行,陷入了深深的精神危机,成了名符其实的行尸走肉。这神秘、疯狂的父子关系同样也是不能解释的,它存在着,是人类的一部分事实。
    我宁愿相信小说全是事实,它不存在隐喻。打动我们是它的表象,表象背后的……那背后的也是事实。事实这东西是不能解释的,我们只能沉默。我们看着,可以描述着,作家的责任也仅限于此。
    好的小说从来是模糊的,暧昧的,它不告诉读者什么,它描述的场景,事件,以及整个过程。一切都是明白无误的,可总有一些微妙的、欲说还休的东西抓住了我们,让我们默想,微笑,害怕,激动;让我们感到温暖,虚无。好的小说是享受,像《第三河岸》、《威克菲尔德》、《南方高速公路》、《判决》。
    我常常向朋友们推荐《第三河岸》,也为他们诵读;有时一个人的下午,写作难以为继的时候,我也朗读《第三河岸》,我听着自己的声音从胸腔里吐出来,平静的,那水流一样舒缓的叙述语气,我觉得自己像在念散文,或者诗。感谢译者赵英,他为我们带来了如此优美的译本,字与字的组合是那样的恰当,精致,丰华;这一点,罗萨用外文也许也做到了。
    199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