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艺苑 >

田沁鑫“对话”弘一法师我们何以饱满地活过每一天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远山陆怡彤 参加讨论


    
    灯亮起,一场春秋大梦醒来。
    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在掌声中走上舞台。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她深鞠一躬:“感谢大家来看这部劝学劝善劝诫的戏!”
    在当今遍地娱乐的文化市场上,一部没有明星参演又旨在劝世的正剧,自1月4日连演8场,场场爆满,一定蕴藏了独特的魅力。“他以63岁的人生经历了几倍于常人的生命广度。这实在是太有戏剧性、太引人入胜了!”在北京保利剧院的后台,田沁鑫向我们娓娓道来。
    那个他就是《聆听弘一》的主角“弘一”。他是音乐家,是美术教育家,是书法家,是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人生一半是李叔同,一半是弘一法师,他感性得彻底,也出世得彻底。“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这是李叔同的人生。同时代的林语堂评价:“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悲欣交集”,这是弘一法师的绝笔。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评价:“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为什么要聆听弘一?自觉性和自控力是田沁鑫对当代人的观照。“互联网时代时间碎片化,每个人都很忙,无法集中心力。弘一法师将自己的人生活出了两种形态,活成了不可复制。人生着实短暂,我想打破时空的维度与他交朋友。问询我的朋友李叔同、长辈弘一法师,我们该怎样超越物质,精良饱满地活过每一天。”
    田沁鑫不爱作寻常文章,她喜欢解构历史,也是借壳大家,她总能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中寻找丝丝缕缕对当代精神的牵引,解开一个又一个历史的结,系上一个又一个今天的扣。因为下笔“离题万里”,她的作品常常给人惊喜,或者说惊吓,但从来拒绝平淡。《北京法源寺》如此,《聆听弘一》也是如此。她在舞台上搭建了三层空间——一层是现代网络播客的空间,一层是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民国广播行业,还有一层是群像众说的弘一法师。舞台上,弘一法师是一个从未出现的形象,却无时无处不在。观众跨越时空聆听与对话,海量信息扑面而来,一场戏看下来,大快朵颐,酣畅淋漓。喜欢的人爱不释手,自然会有人消受不起。田沁鑫沉醉在繁复的结构和密集的台词中,“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势必造就丰富成为中华民族的戏剧气质。”
    从第一部作品《断腕》之后,田沁鑫一肩挑起了编剧和导演。她甚至更爱编剧的角色,“做编剧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写剧本就像做化学实验,不停地试验哪种配置能够产生化学反应。”所以,她的戏剧里没有严格的“三一律”,她的舞台空间无限大,时间也无限广,天马行空,跳进跳出,收缩自如。
    2013年的《青蛇》,2015年的《北京法源寺》,2016年的《聆听弘一》,被认为是田沁鑫的“禅意三部曲”。名为“三部曲”,其实讲了同一个主题:人的修行。
    “舞台是一个黑盒子,演绎人生也好,追述历史也罢,文化立意和思想性是不可或缺的。这个时代的舞台需要天下大同、千秋大梦的表达,需要向美向善的光芒。那个光芒是可以开启人的智慧,可以改造生活,可以牵引润泽人生的。在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的开年,我们以此纪念中国话剧的创始人,是想找回一种戏剧精神。戏剧精神是什么?纯粹的为人、为文、为学。”
    灯灭了,人散了。田沁鑫与弘一法师的“对话”仍在继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