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充满时代性的诗学阐释 序周泉根《新出战国楚简之<诗>学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袁济喜 参加讨论

    周泉根博士的这本专著《新出战国楚简之<诗>学研究》,在众多的诗学论丛之中,是一本既综赅博纳,又富于独创的力作。读后获益颇多。
    诗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学的基本内容。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评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翻开我们今天所见的《论语》,以及《史记》中的《孔子世家》,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经常用《诗经》来教育学生,与学生讨论人生、政治与文学诸多问题。著名学者与文人朱自清先生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出版过一本书叫做《诗言志辨》,其中详细地谈到了《诗经》在那个古老的年代中,成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百科全书。后来,八十年代的裴斐先生曾写过《诗缘情辨》,认为诗学之核心乃是诗缘情,可以与诗言志互证。这一观念同样在当时的文论界引起过广泛的影响。此后,中国诗学与文论一直成为人文学科的热门,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诗学,与其他民族的诗学相比,更具有人文的蕴涵,它融宗教、人文于一体,其中深藏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感性与知性、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体。《文心雕龙·风骨篇》云:“《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中国古代的诗学既有今天所说的文学的因素,更有民族文化的特质。明乎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秦汉之前,六经以《诗经》为首。其实,即使在秦汉之后,《诗》学也一直是经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核心。在诗经精神中,还折射出中华人文的玄奥,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闻一多先生写过《神话与诗》,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解释《诗经》,探索中华文化的玄奥,从而打破了单一的经学路径。我自己在九十年代也写了专著《兴:艺术生命的激活》,对于“诗可以兴”的命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越发感到中国诗学中的玄机很深。随着近几年西方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诗学融入中国学术界,关于诗性精神与中国文化之特质的探索更是成为多学科互融的焦点所在。
    因此,对于中国古代诗学的阐释与解读,是生生不息的,是充满时代性的。这种解读与阐释,一方面是对于义理和意义的阐释与发挥,因此,可以借鉴西方的理论,但另一方面更应当吸纳本土的文化资源,充分依据新发现的资料进行解读与研究。只有这两方面的齐头并进,才能使中国诗学的研究向前迈进。近代以来,随着王国维二重证据说的提出与响应,在中国诗学领域,许多学者将新出土的简帛文书引入诗学,与传统的诗学经典及西方学说互相印证,产生了许多令人可喜可贺的成果。但同时,如何将这些新出土的文献与传世经典互相融会贯通,特别是正确评估二者的价值,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个新的问题,弄得不好,会出现类似汉代经今古文之争,超出学术研究的范畴,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不过,在中国诗学与文论研究领域,引入新出土的竹帛文献,肯定是一种新的学术增长点,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因此,周泉根博士此书,在当前并不多见的此类诗学与古文论研究领域,显然走在前头,具有方法论创辟之价值。作为导师,看到他在这方面的超越,由衷地感到高兴。
    阅读泉根的这本书,首先感到的不光是结论的出新,而是纯正的学术立场与态度。本书在充分占有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基础之上,公正而客观地研读这些文献,力图将二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融会贯通,不偏不倚,这是难能可贵的。比如本书第一章《从新出楚简的字形重新考索“诗”与“言志”的关系》中,先从现有的关于此专题的大量的研究成果文献综述中,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将现有的文献与出土竹简相比照,体现出作者良好的治学态度与扎实的学问功底。作者既关注微观的问题,也有宏观的概括,比如全书的前言与第一章就写得很有眼光与气势。相比而言,在这几年的中国诗学与文论的论著中,许多学者对于文献的漠视与过度的阐释,造成重复劳动,游谈无根。我想,泉根博士的这本书,是对于这种学风的廓正。在我的学生之中,泉根博士擅长材料与观点的互证,继承前人辨彰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是很得前人学术真传的。
    本书的慧眼,还在于将传世经典与竹简的义证做到圆融通贯,不显斧凿,表现出深厚的理论阐释功夫。比如,书中第六章《新出楚简引<诗>研究———以<缁衣>为主》。本章的价值在于通过对勘三个版本的《缁衣》,从引《诗》这个独特的角度,细致地厘清了《缁衣》版本的历史层次,成功地恢复了《缁衣》的古本风貌,并据此生动地展示了儒家文献的述作结构。尤其是对《缁衣》古本风貌的复原,是我目前看到最理想、最有说服力的复原方案。
    有了这些材料,再看《诗大序》对《诗》和诗的总结,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我认为,这些论述,既有充分的材料佐证,又有顺理成章的推论,富有说服力,体现出良好的治学路子。
    当然,由于本书所论之中国诗学,内涵与外延极为丰富,再加上这些问题是理性与直观的综合,一些地方难免说的力度与深度有所不足,而且覆盖面大了之后,总会让人阅读时有些吃力,但是,泉根这种俯仰天下,周流时空的气概,却是让人感佩的。相信他沿着本书开辟的这条道路,会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是为序。
    原载:海南日报2011年03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